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搜集资料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1、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2、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生字、新词;弄清文本脉络;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1、板书“圆明园”,根据上节课的交流学习和你所收集的资料,现在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补充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注意提醒“毁”字的笔画。
1、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第五自然段,画出最让你触目惊心的词语。
2、哪些词语让你触目惊心?
(凡是、统统、任意、毁掉、连烧、笼罩……)
3、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录像)。
我看得出,看录像中,一定有一种情感什么充满着你的胸膛,是什么情感?(屈辱、愤怒、痛恨……)
4、价值连城的国宝被统统掠走,人拿不动的就用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他们任意破坏的哪一样不是无价之宝!最可恨的是,他们在中国的圆明园里犯下了滔天罪行后,还企图放火烧毁罪证,这就是帝国主义的嘴脸,带着你此时的感情,齐读——1860年10月6日……
1、面对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出示句子: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什么叫“不可估量”?作者连用两个“不可估量”说明了什么?
(2)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那说明圆明园肯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2、昔日的圆明园究竟有哪些不可估量的价值呢?默读课文2——4自然段,勾画出相关句子,并做批注。
3、全班交流
第二自然段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第三自然段
(1)几个“有”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假如此时你漫步在圆明园中,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你还想出来吗?你的心情如何?
(4)自由练读,谁愿意充当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一番?
第四自然段
(1)“上自……下至……”
(2)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请用自己能想到的词语来形容。
(应有尽有、不计其数、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3)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相机指导自豪地读这几个段落。
1、是啊,多么恢弘,多么美好的圆明园!如果它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去了,毁掉了……圆明园里,有的是荒凉的废墟,有的是残垣断壁,没有了……没有了……也没有了……
圆明园的毁灭是——学生齐读: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讨论: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3、假如此时你正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
21、圆明园的毁灭
不可估量的价值
不可估量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