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开国大典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部分,背诵指定句段。
2.运用“抓词语——借资料——悟心情”的方法,理解感受开国大典时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
3.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激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学习本文有很好的基础——60年大庆所产生的民族激情、自豪感能迁移到本课,去感受开国大典时人们那种激动的心情。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对本文而言,需借助必要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此情此景”,为今后“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抓重点句,揣摩关键词蕴含的情感,从而深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了解排比的特点及作用。
一、走近情境初知情
1. 回忆第一课时将大典归并成哪几个大场面,并板书。
2.出示历史资料,看资料谈感受。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使得香港远离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使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为灰烬。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同年12月,制造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饱经战乱,国家满目疮痍。
预设学生情况:
近百年屡遭侵略……
预设问题:
百年抗争,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时刻,每个人会是怎样的心情?将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教学意图:】
利用资料,使学生进入到历史情境中,在此基础上,激发民族情怀,拉近学生和文中人们的情感距离。
深入文境感悟情
㈠初读“群众入场”
自由读,找语句。
预设导语:
新中国,是工人、农民、普通百姓当家作主的国家。他们是怎样表达自己翻身做主人的心情的?
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划出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抓其中的关键词。
谈感受,悟心情。
预设学生回答:
抓住“擎、拥”等词,进行体会。
预设点拨:
观察找到的词语,有何发现?
正是这些动作体现了人们期盼的心情,在朗读时要认真体会。
3.读语句,诵心声。
抓重点词,边读边想象。
【教学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用词特点,进一步思考,加深情感体验。既有对朗读的指导,也有对学法的点拨,为后面的自学进行铺垫。
㈡研读“典礼场面”
找语句,引发质疑。
⑴默读第5——13自然段,划描写人们表现的语句。
⑵观察找到的所有语句,发现共同特点——一齐、掌声。
⑶围绕发现,提出问题:
预设质疑:
30万人为什么总能“一齐”做出同样的举动?体现了怎样的内心活动?
每一次掌声中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学意图:】
根据内容的共同点,引发疑问,形成探究问题。
联实际,体验情境。
⑴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揣摩心情。
⑵全班交流,加深情感体验。
宣布成立:
出示课件: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山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①初读
预设学生体验:激动。
②再读
预设点拨: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读能体现心情?
预设方式:加入读
学生再次朗读。
预设点拨:
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读?
预设体验:
可以体现出声音越传越大,越传越广,声势越来越激昂,传遍了祖国各个角落。
【教学意图:】
通过对朗读方式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排比”的表达效果,不仅突破了教学难点,更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升国旗: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①品
预设感受:
抓住“肃立、瞻仰”,通过换词、比较的方法,体验到自豪、庄重。
②思
预设点拨:
出示资料,引导学生深层感悟。
预设体验:
经历浴血奋战,才取得了胜利
③读
预设点拨:
第一面新国旗——有了自己的国家,当家作主,再也不受欺侮,怎能不心潮澎湃?
学生带着情感,边读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
【教学意图:】
资料引入,不仅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更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之情。
鸣礼炮:
“起初是全场肃静,……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①疑
预设点拨:
人们此时的表现有什么变化?(肃静——掌声)
预设体验:
太激动了,无法保持平静。
②悟
预设教师点拨:
28响礼炮,代表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建国28年历程。回首这历程,结合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会想到些什么?
预设感想:
仁人志士的牺牲、抗日长征的艰辛……
【教学意图】
利用学生以前学过的课文、知识等资料,促使学生主动感悟,形成情感体验。
③回读宣布成立
预设过渡:
这28声礼炮记录了中国人民28年艰辛的足迹,这28年的奋战才换来了今天这响彻世界的宣告——
预设操作方式:
A.播放开国大典毛主席宣布时的视频。
B.老师引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学生接读“使全场……起来。”
C.老师二次引读“这庄严的……无线电的广播”,出示祖国版图及各地代表性图片。
D.学生看到图片后,接读后面课文。
【教学意图】
升国旗、鸣礼炮两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逐步加深,同时也帮助学生理解前文“宣布成立”时人们的情感,促使学生的认识升华。师生接读,既激发了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热情,又帮助学生进行背诵的练习。
阅兵:
“群众看见了,……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流动。”
预设学生体验:
抓住“抛”这一类词,体会出激动、自豪之情。
预设教师点拨:
出示课件。
战士们刚刚洗去战场上的征尘,拿着从敌人手中夺来的武器,接受人民的检阅。
预设教师点拨:出示第13小节
到此,阅兵环节已展示了,后面就该是群众游行了,为什么课文还要写这段文字?
预设学生理解:
概述群众整个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与前文的详写形成了“详略得当”的效果。
诵表现,再抒胸臆。
小组诵读,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组内交流。
【教学意图】
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体验,学生已能走进那段历史,走进当时人们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情感,所以阅兵已不需要过多点拨,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抓住关键语句,顺承着前面的体验进行感悟。
㈢自读“群众游行”
1.写法小结
找到场面中人的表现,抓关键语句体会心情。
2.组内交流读
最能表达心情的句子,谈体会。
预设点拨:
作者借“洪流”“光明”想表达什么?——幸福、憧憬
3.回归课题
通过文字,我们仿佛回到六十年前,目睹了开国大典这盛大隆重的场面,感受到当时人们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
【教学意图】
放手让学生按照已掌握的学习方法,自主感悟“游行”环节,培养自主读书、自主感悟能力。
三、回归生活表达情
1.播放国庆六十年庆典视频,回顾盛况及自己的表现。
运用课文写法,选取庆典某一个环节,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开国大典
场面 表现 心情
入场 直奔…… 期盼
典礼 鼓掌 一齐 激动
阅兵 抛、欢呼 自豪
游行 流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