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七律·长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礴”等3个生字。抄写“丸”等3个字或填写诗句。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质疑解难,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歌的感情。
3.走进毛泽东,初步感受毛泽东笔下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一、单元导入, 七律格式,读准字音
师:屏幕上的人物是谁?(出示图片,生答:毛泽东)请用一句话介绍他。(抽2名学生说)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本册第八单元课文将带我们走近这位伟人,感受他的风采。今天,我们学习他写的一篇诗歌——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师:这个题目比较特殊,中间有间隔号,读时要稍微停顿,齐读课题。
师:知道什么叫七律吗?
结合生的回答简介七律。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讲究韵律,一般诗的一、二、四、六、八行押韵,如,这首诗押“an”韵。(课件出示诗文,标出韵脚)
师:长征是诗歌的内容,对于长征,大家有哪些了解?用一两句话简单说说。(抽2-3名生说)
师:长征是一段艰辛的历程,其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看长征路线图(课件出示),1934年10月,红军遭到国民党的围剿,被迫长征,30万人的庞大队伍如滚滚铁流纵横11个省,跨过18条河,翻过24座大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一年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仅剩下3万人。第二年,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简称“三军”在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长征的结束。长征即将胜利之时,毛泽东仅用56个字记录了这动魄的历程。谁来读读全诗。(抽两名生读,正音,再全班齐读)
二、借助资料,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师:学习诗歌,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请在四人小组内对照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的说给同伴听听,不明白的标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读懂了“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意思······
生:我读懂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意思······
生:我读懂了第一句,是说······
师:很会理解,读懂了“只等闲”的意思。(板书“只等闲”)最后一句,谁读懂了?
抽生说。
师:通过自学和汇报交流,对诗句的意思有了大致了解,同学们很了不起!但学贵有疑,毛泽东这一伟大诗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内涵,诗中还有哪些你不明白的地方?
生质疑。
生:为什么五岭逶迤却说是腾细浪,乌蒙磅礴却说是走泥丸?
生: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生:“更喜”是什么意思?
生:诗人想表达怎样的情感?
······
师:表扬孩子们会提问题,有的问题是关于内容的,有的问题是关于表达的。这首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丰富的内涵,还在于精彩的表达方式。
三、解难鉴赏,领略诗境,背诵课文
师:我在读诗时也有一个疑问,诗中只写了“七山两水”,为什么却说是“万水千山”,
还不如改成“七山两水只等闲”。
生:如果改成“七山两水”就体现不出红军不怕艰难险阻,顽强不屈的精神。
生:红军除了走过这七山两水,还翻过很过其它的山,跨过很多其它的河。
师:也就是说,诗人是选取这“七山两水”作为“万水千山”的代表。千山的代表是——
生:五岭、乌蒙
师:五岭是怎样的山?
生:连绵起伏
师边板画介绍:一座连着一座,绵延1000多里,像一条蜿蜒的巨龙,翻越它,难吗?
师:乌蒙山又是怎样的?
生:高大雄伟。
师边板画边介绍:乌蒙山高而陡峭,直插云霄,站在山脚看一眼,都令人望而生畏,更别说翻越了。但这些在红军眼中,却像是······
生:翻腾的细小浪花,脚下滚过的小泥丸。(板画细浪、泥丸)
师:在这里,诗人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描写?
生:比喻、夸张。
师:从中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红军不怕困难。
生:红军非常勇敢。
师:毛泽东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红军的不畏艰难传神地表现出来,写得多好啊!谁来把红军的不怕难读出来。
抽生读;男女分角色读,男生读每行前四个字,女生读每行后三个字。(引导男生读得高昂,女生读得轻快。)
师:刚才有同学问“为什么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查找历史资料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金沙江地势险峻,当时敌人疯狂地说,就是一只鸟飞过去,都是妄想。红军是怎样过去的呢?大家想知道吗?(课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抽生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高兴
生:欣喜若狂。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这行诗。(生读)
师:你们的心情,也是渡江红军的心情,诗人用一个字极度表现出来,那就是——暖(生答)。让我们一起分享红军胜利的喜悦。
师:红军胜利了!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红军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面对险要的金沙江,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红军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生读——金沙水拍云崖暖。
师:如果说巧渡金沙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具智慧,最成功的战斗,那强渡大渡河则是红军最勇敢,最顽强的战斗。请看(出示图片),大渡河河水湍急,红军渡河在五月初,河水冷得刺骨,桥上高悬着13跟铁索,要从这样的桥上经过,你的感受如何?
生:感到阵阵寒意。
生:感到非常害怕,万一掉下去就只有被淹死了。
生:十分恐惧。
师:这还不算什么,最难的是河对岸敌人的猛烈攻击,让我们看看当时的场面。(播放视频)
师:有什么感受?
生:······
师:多么悲壮的场面!战斗胜利了,毛泽东走在桥上,看到铁索上那斑斑血迹,不由得心惊胆寒,于是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抽生读,齐读)
师:两场战斗,一暖一寒,一喜一泪,形成鲜明的对比,请读出两种不同的感受。(抽生读,分组读。)
师:红军靠着这种“只等闲”的气概,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漫漫长征路就要走到尽头了,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两行诗。(生齐读)
师:刚才有人问为什么是“更喜”,请大家仔细看看诗文,之前红军已经有哪些“喜”了。
生:翻越五岭和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
师:令红军更喜的是什么?
生:翻越岷山。
师:为什么?
生:翻过岷山,长征就要结束了。
师:胜利就在眼前,怎能不叫红军喜笑颜开,带着感情再读这句。(齐读)
师:我们为红军高兴,更为红军自豪,学完全诗,你感受到红军身上有一种怎样的精神?请用一个词概括。
(勇敢、顽强不屈、坚忍不拔、不畏艰难险阻、乐观······)师板书:英勇 乐观
师:一首诗,五十六个字,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饱含着诗人毛泽东的豪情壮志,多么壮丽的诗篇!我忍不住想读这首诗,能给掌声作为鼓励吗?
生鼓掌。师配乐朗读。读完掌声再次响起。
师:谁也想读?
抽生读,齐读、背诵。
四、拓展延伸,激发后续阅读
师:作为诗人,毛泽东一生写过100多首诗,在诗中看不到“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看不到“哀思愁绪”;看到的是“气壮山河”、“豪迈情怀”,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气(课件出示《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的草书作品)。《忆秦娥·娄山关》、《清平乐·六盘山》等都是不朽的诗篇,课后请大家搜集毛泽东的诗词进行阅读,并在班上开展毛泽东诗词朗诵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