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作者融情于字里行间的表达方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感情,体会这爱恨交织的情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壮观。
1、同学们,你知道北京的风景名胜有哪些?北京还有一个著名的园林,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2圆明园是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是十几代劳动人民,历史150多年,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修建而成的。但是今天却成了废墟(课件出示)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些感受源于一个词──毁灭(板书,指导学生注意笔顺)。
3、从题目看,重点写的是“毁灭”。再读课题。让我们走近圆明园。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
4.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一)检查生字词
(1)注意指导书中的生字,提示文中的连接词及分号等。
(2)板书“不可估量、举世闻名、诗情画意、天南海北;众星拱月、玲珑剔透、蓬莱瑶台、金碧辉煌”。
4.从最后一段课文引入: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一百四十多年。文中的哪句话概括了圆明园损失的程度?(提示连接词“是……也是……”和“文化”)
5.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说毁灭的是不可估量的价值?(加问号)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这么大的面积,有些什么?(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课件出示)
2.课文1-4段,说说圆明园有些什么。
(1)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看图,不愧是万园之园!)
(2)有……也有……(看图,金碧辉煌。大到宏大无比,小到精美绝伦。)
(3)有……也有……(看图,理解象征。既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尽收眼底。)
(4)不仅有……还有……(看图,西洋景观。空间上,既有国内,又有国外。)
(5)上自……下至……(看图,珍宝字画。时间上,展示几千年的精华。)
3.圆明园浓缩着“天南海北”的精华!用成语概括:应有尽有、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圆明园的价值,涵盖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真是“不可估量”,不愧是“举世闻名”。
5.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那好,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然后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再把感受送到课文朗读这句话。
6.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抢劫)
7.至此,圆明园“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8.出示书中的句子,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等。
9.作为法国人的作家雨果,是怎么看待自己国家的行为呢?(默读雨果的文章,找出文中的句子概括。)
10.再读最后一段。(略)
11.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文化!)
12.现在你明白了,文章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没有这些“有”,怎么体会到“举世闻名”,怎么体会到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正因为深切体会到这些“拥有”,才会更加痛心。)
13.集体朗诵或背诵三四自然段。永远留在心中。
14.越是回味,越是不住感慨。所以,最后,请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天下所有的人!(读总起句。)
(一)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据老师了解占地面积有458.9公顷。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这么大的教室?这么大的面积,有些什么?(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1万多个这么大的教室。)(课件出示)
2.课文1-4段,说说圆明园有些什么。
(1)抓“三园”,理解“众星拱月”(看图,不愧是万园之园!)
(2)有……也有……(看图,金碧辉煌。大到宏大无比,小到精美绝伦。)
(3)有……也有……(看图,理解象征。既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尽收眼底。)
(4)不仅有……还有……(看图,西洋景观。空间上,既有国内,又有国外。)
(5)上自……下至……(看图,珍宝字画。时间上,展示几千年的精华。)
3.圆明园浓缩着“天南海北”的精华!用成语概括:应有尽有、成千上万、数不胜数……
4.圆明园的价值,涵盖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真是“不可估量”,不愧是“举世闻名”。
5.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6.那好,读课文,让我们感到,通过你的介绍,它的的确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然而(引读课文):1860年10月6日──
2.“统统”掠走,是怎么“掠”?
3.有没有查到资料的,举个例子说说?出示一段真实的资料,请读一读。然后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
4.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的?
5.根据学生所说,再次出示资料。再把感受送到课文朗读这句话。
6.这还没完,敌人为了销毁罪证,放火把圆明园烧了,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只剩一片灰烬!(课件:抢劫)
7.至此,圆明园“没有了”──(把黑板上的连接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8.出示书中的句子,用变化了的连接词再说话。比如,金碧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等。
9.作为法国人的作家雨果,是怎么看待自己国家的行为呢?(默读雨果的文章,找出文中的句子概括。)
10.再读最后一段。(略)
11.圆明园化作一片灰烬。那么,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文化!)
12.现在你明白了,文章为什么要花大量篇幅来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没有这些“有”,怎么体会到“举世闻名”,怎么体会到博物馆、艺术馆、园林瑰宝、建筑精华?正因为深切体会到这些“拥有”,才会更加痛心。)
13.集体朗诵或背诵三四自然段。永远留在心中。
14.越是回味,越是不住感慨。所以,最后,请全体同学再读这句话,告诉自己,告诉天下所有的人!(读总起句。)
1.回过头来再看书的插图:圆明园里,荒野的风,呜咽地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残留的柱子,痛苦地书写着──一个国家的耻辱。
2.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一百五十多年了。历史要向前,我们不能等待,要“走出圆明园”(出示文字课件)。
3.请面对这残留的柱提上一句话,或在后面的插图中写上几句话,或者读读书后第130页一名同学的读后感都可以。(学生写,教师巡视)
4.学生写,教师根据情况点评。(略)
谢谢同学们。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收集图片和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贫穷和今天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毁灭了昔日的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作为我们中国人的自省与自信(擦掉“毁灭”)。
1,谢谢同学们。课下我们还可以再次收集图片和资料,了解旧中国的贫穷和今天的强大,并开一个交流会。毁灭了昔日的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可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作为我们中国人的自省与自信(擦掉“毁灭”)。
2,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