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鲸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其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有关知识,
2、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说明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难点
教学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感受鲸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进而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
(一)复习导入
1、引入:上节课学习了《鲸》这篇课文,知道文章是从4个方面来介绍鲸的,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是哪四个方面?(找同学回答,老师板书。)我们重点学习了第一部分,知道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谁来说说作者是怎样介绍鲸的体型大的?(找同学回答,顺便复习一下说明方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鲸的特点。
(二)自由读文,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读文,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边读边体会鲸的这些特点。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选择本组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的研读,并进行合作学习。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理解和感悟。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四)交流展示,各具特长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是怎样进化的?可以把你自己当作鲸,给同组同学说一说“你”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并理解鲸的演化过程是很漫长的,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2、快速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出示不同种类的鲸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区分。
3、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4、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文中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图文结合了解鲸的呼吸。
5、鲸在睡觉时是什么样呢?可以让学生想像一下鲸睡觉的样子,并把它画下来。然后老师出示鲸睡觉时的图片。
6、鲸分为两类,它们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吗?请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填好表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在全班进行展示。
课文中多次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分类别等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把这样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其表达特点。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总结: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对鲸已经有了一些了解。
同学们表演的非常精彩,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鲸的特点及文章的表达方式有了一些了解。其实,我们人类对鲸还有许多地方都不够了解,这些都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下面哪位同学还知道关于鲸的其他方面的知识。(请同学自由发言)老师也搜集了一些关于鲸的知识,咱们大家一起学习学习。鲸的全身都是宝,请同学自由诵读,读完之后想一想鲸的这个特点会给它带来什么样的遭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