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识《圆明园的毁灭》6个生字以及《最后一分钟》的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两篇文章,并且会背诵精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充分阅读课外资料,增大阅读量,增强语感。并能够通过读资料,了解两篇文章的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发爱国热情。
5、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比较合理的运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语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读课文后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但爱与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鲜明,尤其是把这份情感升华为民族的责任感更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因此,在教学中,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
1、理解课文内容,借助概念图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并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比较合理的运用。
课时目标:
(一)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二)理清课文脉络,做概念图。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段。
(五)在精学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后,指导学生利用所得学法自学第24课《最后一分钟》。
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理清两篇课文的脉络,并做概念图。
教师活动:构建话题,激发情感。
同学们,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有关皇家园林圆明园的课文。(板书)皇家园林是有讲究的,“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这样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大家说美不?大声说。但遗憾的是我们都不能见到这人间仙境的圆明园了,这是因为它的毁灭(板书课题)。让我们读课文走进这段历史,一起来学习课文。
学生活动:学生朗读有关圆明园的背景资料。齐读“圆明园的毁灭”。
所用资源:课件出示圆明园背景资料
(设计意图:开课补充背景资料,让学生对课文所讲述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通过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为理解课文情感做好铺垫。)
(二) 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活动: 1、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试着理解词语(如:查字典、解字成句、找近义词、反义词等)。把仍不理解的词语圈起来。 2、出示生词,检查识字情况,分两字的词、四字的词分层读。 3、教师指导理解词语,适时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指导理解词语,“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等(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结合图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玲珑剔透”,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在教学过程中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4、指导写。 看书117页有14个要求会写的字, 指导书写。 学生活动:1、学生同桌互读互教生词。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2、观察课后生字字形,哪个字不太好写,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所用资源: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意图:《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课上老师的指导书写环节必不可少。)
教师活动:、师:字词解决了我们再次回到课文中来,同学们知道课文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毁灭。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文章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哪又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呢?每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并完成概念图。(出示学习提示) 1、 学生完成后展示并共同分析课文。 这篇课文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地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主要讲当年的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英法侵略军毁灭了圆明园。 课文一开始点明了圆明园是我国及世界文化史上的壮举,它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接着分了三个层次对圆明园辉煌的景观进行了介绍。第一,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第二,再介绍圆明园中的景点;第三,对圆明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及其文化艺术价值进行了介绍。最后讲述了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学生活动:学生默读课文,完成概念图表。 所用资源: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学生人手一份概念图表。 (设计意图:概念图是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的重要手段,虽然会给课堂驾驭带来一定的难度,但也不应被忽视,长期的坚持会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很有好处,可以说是 “授之以渔”)
(文章不惜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几段到几段?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的周围。”学生读。 问: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众星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围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圆明园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课件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弄清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进而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分辨哪是“月”,哪是“星”)教师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 ( 为什么对“众星拱月”感受深?师:方圆20多华里,全园建筑面积超过故宫,分布145处景观 ,这样庞大的布局,所以“举世文明”谁知道这个词什么意思,“举”是全的意思。)同学们,这样的布局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惊叹 匠心独运 震撼 自豪……) 同学们,圆明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历经清朝5代皇帝的精心修建,总面积达到5200多亩,在当时可称得上是世界皇家园林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不说它建筑与珍藏,光是这独具匠心的布局就让我们惊叹、自豪。 2、出示第一自然段。(师:所以课文中说,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什么叫“不可估量”?(“ 估量”是推算,计算。“不可估量”是说 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是不可推算的)再次指导理解词语的方法。当我们打开课文的时候,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开篇一个感叹句,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 (设计意图:抓住“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等关键词,引出学生对圆明园价值的思考,进一步展开课堂教学。)
教师活动:师: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香港的回归在祖国文化史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看第24课《最后一分钟》,走进这首诗歌来体会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喜悦与自豪之情。(出示自学提示。1、请同学们出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一会儿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2、思考这最后一分钟具体是哪一分钟。3、全诗分为几小节,每小节字里行间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并完成表格填写。 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倾诉了1997年6月30日的23时59分到1997年7月1日凌晨0时0分也就是,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庄严时刻的思绪。 学生活动:学生出声读课文,说一说课文 表达的情感。 2、学生结合表格汇报自己的理解。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并在教师引导下感受每小节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小节是全诗的引子,写了全国人民等待香港回归时急切、期盼的心情。第二小节写了政权交接升旗仪式时人们激动自豪的心情。第三小节写了作者联想到香港沧桑、屈辱的百年历史终于洗雪时欢欣鼓舞的心情。第四小节展望未来,写了对香港回归的欢迎和美好祝福。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激动的心情和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 所用资源: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2.表格。(设计意图:情感升华,通过两篇课文的对比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阅读热情,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师活动: 国家的富强让人民感受到欢欣、自豪,昔日清政府软弱让国民倍受屈辱、欺凌,所以我们要发奋学习,振兴中华!下面我们去了解这段历史。 1、107页圆明园被毁的时代背景。 2、中国近代史。 学生活动: 读拓展材料 所用资源:拓展材料 (设计意图:扩大阅读量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最好途径,也是跨越式教学中显著的特点,每节课确保十分钟的课外阅读材料的补充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能为更好的理解课内文章服务。)
教师活动: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圆明园宏伟的布局,还有人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下节课我们继续去感受它的魅力。
《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分钟》课文理解我最棒
课题 | 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 表达的情感 | 课文的主题思想 |
圆明园的毁灭 | (1)圆明园的毁灭是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痛惜、愤怒、痛恨 | |
(2—4)昔日的辉煌 | 热爱之情 | ||
(5)圆明园的毁灭 | 痛恨 | ||
最后一分钟 | 1. | ||
2. | |||
3. | |||
4. |
一. 同学之间互相听写词语“估量、损失、殿堂、宏伟、侵入、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众( )( )月 诗( )画( ) 奇( )异( )
三. 把“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改成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