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志”、“念”真正的内涵,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学生乐于学习古文,求知欲望强,有较强的合作能力,学生会结合《高山流水》的相关的文字、图片和音乐等资料,充分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悟朋友真挚的情感。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感受友情的真挚。
1.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志”、“念”真正的内涵,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志”、“念”真正的内涵,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志”、“念”真正的内涵,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感受知音文化,感悟朋友真挚情感。
1、读题晓意。
(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正音“弦”,释“绝”字,解题意。
2、看图入文。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图”),介绍图中人物。
3、质疑学文
伯牙和钟子期身份不同、地位又相差悬殊,他为什么会因为钟子期的离去而破琴绝弦?(带问题进入新课学习,交代学习目标)
1、自由大声读文,努力把文读正确。
2、找难读处练读,扎扎实实读好文。(再读文)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导学生读好语气词“哉”、“兮”,使学生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引导学生理解“谓”、“乃”的意思,指导学生阅读古文的方法)
3、齐读全文,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遇知音。
过渡:课文中哪些句子形象地写出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呢?
(1)、(投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导学生理解四个“善”字的意思,以及句子的意思,渗透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补充的古文阅读方法,体会一字多义。
⑵、播放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情境朗读。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看视频体会读句,多种形式练读。
⑶、师介绍《高山流水》的来历。(播放音乐)
⑷、再读句,认识知音。
2、悟“知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①必得之的是什么?还道出了伯牙心中的什么?
②师补充伯牙得遇知音前内心的寂寞与孤独,感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③练笔:伯牙得遇子期,他会有怎样的感慨,补充句式:善哉,善哉——( )
想一想,如果你是伯牙,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会有怎样的感慨呢?(学生补充句子)
④拓展阅读《列子·汤问》,再次感受“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两个人之见的这种默契,用一个成语,就叫什么?(心有灵犀,心心相印)。
⑤、介绍知音故事资料,了解文化传承。
⑥、师生配合朗读、同桌互读,感受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与快乐。
3、祭知音。
传说这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可是,当第二年中秋伯牙兴致满满地跑来与子期相会的时候,伯牙不见子期的踪影,见到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啊。天意弄人啊!(播放音乐——伯牙悼子期)
出示伯牙目前所写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póu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这时候,你又仿佛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伯牙?学生和着音乐读句:“子期死,乃破琴绝弦。”
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这段话。(齐读)
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一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断绝。(再读)知音不再,知音难觅呀!学生齐读,“子期死,乃破琴绝弦。”
1、纵情朗读。
破琴绝弦,这个读来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人们不断地在传说和吟诵着它!(引生读全文)
破琴绝弦,子期离去,伯牙唯一的知音从此与他阴阳两隔,再也不能相见了!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再读全文,练背。)
2、寄情知音
齐读课题,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最后,让我们以朗朗的读书声再次触摸这个流传千古的文化经典,再次触摸流传千古的知音深情。
一曲高山流水,诉说的是千年的知音之情。其实在伯牙与子期这样的知音、知己故事,从古至今一直流传。(音乐起)
春秋时期,鲍叔牙不顾间隙,推荐管仲,两人公私分明,可谓知心之交。
晋朝的傅玄《何当行》感叹道:管鲍不世出,结交安可为。
战国时代的左伯桃风雪途中解衣舍身成全知己羊角哀,可谓生死之交。
明代李东阳写了一首《咏羊、左》的诗,作了如下的感慨:
山深雪寒路坎坷,两死何如一生可? 桃才自信不如哀,君若有功何必我?
到了唐朝,李白和杜甫的坎坷生涯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们有了共同的语言,引为知音。
杜甫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中说:“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民国时期,在小凤仙掩护之下,蔡锷逃离虎穴,重返云南组护国军起兵讨袁,后人称赞她:英雄侠女自多情,维护共和万古名。不料周郎竟命短,萍水因缘一梦空。
这正所谓:清风明月偶相遇,高山流水皆知音
“伯牙绝弦”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代语言的精美,更让我们感受到了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我们对朋友多一些关爱,多一份帮助,相信你的朋友会越来越多!以后我们要更加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
继续背诵课文,搜集有关知音良朋的诗句
伯 牙 绝 弦
志 念
知 音
知 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