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有的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大屏幕出示鲁迅照片,
问:认识他么?了解他么?
2,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和所学的课文,说说你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3,过渡: 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8年了,78年来,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淹没,相反,随着时光地流逝,他的名字愈发的光彩夺目。那么,鲁迅先生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让这么多人这么持久地爱戴他呢?从《一面》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两篇课文中我们对他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习著名诗人臧克家在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会上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 授课——不同形式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
1,过渡; 三分诗,七分读。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完成四个流程:读,赏,找,写。下面请同学们端起课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3,听完这位同学的朗读,我们先不作评价。老师先告诉大家一些读诗的方法:停顿,重音,语调,语速。
4,老师范读课文
5,听完老师的朗读,相信你们一定有新的感觉,下面老师请了个高手来读给大家听,大屏幕播放朗读视频。
6 学生简单交流听后心得,再带着新的感受读课文。
7,下面请学生任选一小节示范读,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你想通过你的朗读表达怎样的情感?其他同学认真听,听重音,听感情,并作评价。
8,全班齐读课文。
三,授课——赏析诗歌,体会作者感情
1,齐读第一节,看看作者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两类人?抓住“活”和“死“引导学生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归纳并板书:虽生犹死,虽死犹生。
2,那么对这两类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表述?归纳并板书:恨和爱。
3,是的,对两种截然不同的人,作者臧克家的感情是鲜明的,可以说是爱憎分明。那么请观察这首诗,看看作者为了表达这种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归纳并板书:对比
4, 再仔细观察这首诗,这是怎么样一种对比?引导学生找出每一小节前后两句的对比,写出了两类人的不同表现;2,3,4小节分别对应5,6,7小节,2,3,4写出了两种不同人的做法,5,6,7分别对应出他们的结果。
5,男女对比朗读,师生对比朗读,进一步体会对比的
6,除了对比,这首诗在结构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全班齐读第一节,6个同学分读2——7小节。体会总分结构并板书。
四,授课——-寻找鲁迅的影子。
1,过渡:读到这儿,我心中有个疑惑,请看诗歌的题目: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那么,你能从诗歌中找到鲁迅的影子吗?请找出相关的句子
2,同桌交流,老师提出要求:你从哪一句中仿佛看到了鲁迅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想关的句子。
3,总结:是的,整首诗并没有出现鲁迅先生的名字,但是鲁迅先生的影子无处不在。毛主席就这样评价他。大屏幕出示毛主席评价语句。
五,授课——谈体会,写感受
1,同学们,学到这儿,我们再一次感受到鲁迅先生的伟大,被他的精神所震撼。那么,作者是只为赞美鲁迅先生一个人写的这首诗吗?当然不是,正如副标题中所说,纪念鲁迅有感,。有感的什么?你觉得作者还想赞美什么样的人?能举出几个例子说出他的名字吗?交流体会
2,小结:是的。正如诗歌中所说“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个“俯”字,是对鲁迅先生精神的浓缩,也是对你,对我,对大家做人的启示,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相信,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千言万语,既有对鲁迅先生的爱,也有自己的思考。那么,拿起笔,在你的作文本上写出你此时的感受来。
3.小练笔,读《有的人》有感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读 虽生犹死 恨 对比
赏
找 虽死犹生 爱 总分
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