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二是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点评:老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从学情方面去精心考虑。“一切为了学生”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已,需要真真切切地落实在每节课上,落实在每个教学活动中。从上面老师对学生的分析可以看出,老师注重到了教学的基点是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时以学定教。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难点是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毁了琴,再也没有弹过。
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说得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
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ppt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读(读的较平淡)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读出它的气势来!
(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ppt出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 ), 兮若 !
善哉( ), 兮若 !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日——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我志在皑皑白雪。
生:(很有感情的)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
师(袅袅炊烟、潇潇春雨、茫茫大海。。。)
生:依次回答
师: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师: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出示句子)
生: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
(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师: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
生:心心相印。
生:心有灵犀。息息相通 情投意合 志同道合 同心合意 心照不宣 心领神会
师: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
(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知我者非你钟子期也!”
师:“善哉”道出了你心中的想法。
生:善哉!善哉!吾终于遇得一知音也!
生:善哉!善哉!有幸遇子期,乃我伯牙之福也!
生:善哉!善哉!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懂我琴音,唯有子期,子期乃我知己也!
师:是呀,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生:知音!
师:(板书: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江河水》
ppt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伯牙看到了子期的坟墓,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生: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的墓前,以泪洗面,
师:是呀,昔日的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
。
师:是啊,子期不在,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
(生读)
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ppt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渎课文。)
师:一起看看关于歌颂友谊的名句。
(ppt出示句子)
从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友谊从古至今都是我们传送的话题,愿我们的友谊也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