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穷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学目标: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练习有感情朗读文章内容。
能运用省略号及各种标点符号展开想象写一段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练习有感情朗读文章内容。
能运用省略号及各种标点符号展开想象写一段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学习作者通过环境、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一、复习导入
1、《穷人》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穷人?围绕他们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小结:
同学们,一篇小说一般来说首先了解一下小说里有哪些任务我,然后想一想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简单的情节图就把小说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
导入: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托尔斯泰通过对海上环境描写,对人物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写以及一些不经意的对话、细节描写勾勒出穷人的生活状态。通篇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却在字里行间中感受到穷无处不在,这就是大师经典作品的魅力。但是,如果这篇文章只让你读出了一个穷字,那就是你阅读的失败,穷人身上不只有穷啊!出示课件:穷人虽然很穷,但他们拥有( )
请打开课文,静静默读用心发现,穷人身上拥有着什么呢?请拿起笔,边读边勾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批注下你感受到的穷人身上的美好品质。
二、自学课文内容、体会品质
1、学生默读勾画批注,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
三、全班汇报交流,伺机学习相应语段。
(一)、出示课件“桑娜用头巾裹着……..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1、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但是非这样做不可。是人的什么让桑娜做出了这样的举动?本能
2、是的,是一种善良的本能让她抱回了孩子,救人责无旁贷。板书:善良
(二)、桑娜抱回孩子的过程中,一定经历了内心的挣扎,找到这个语段,自己读一读这番话,你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桑娜脸色苍白……….嗯,揍我一顿也好!”
1、抽生读。
2、师范读。
A、老师和同学在朗读上有什么细微的区别?(停顿时间长)
B、为什么?(省略号)复习省略号的几种用法,表语言省略、语义未尽、列举的省略、重复动作的省略……..而这里的则是桑娜在思考抱回孩子会怎么样,这里的省略号是人物思维的时断时续。
3、那桑娜抱回孩子都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汇报理清桑娜的思维过程:
-------首先是思考丈夫会怎么样,体现对丈夫的体贴关心(板书:亲情)。-----然后对自己的行为担心自责。-----最后坚定了决心要抱回孩子,体现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品质。
小结:这样的心理活动作者用了一个词来概括(忐忑不安),这里,托尔斯泰通过生动刻画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揭示桑娜对丈夫的体贴关爱和善良的品质。(板书:心理)
让我们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人物,注意省略号及其他标点应有的语气。全班齐读。
那么抱回孩子后,丈夫究竟会怎么做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请继续交流。
(三)、出示课件“渔夫皱起眉头……….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抽生汇报。
2、这里有一个字让人听了直掉眼泪?(熬)
A、什么是熬,能换成哪个词?(挨、支撑、扛、撑)
B、从中你读懂了什么?(渔夫同样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做出要抱回孩子的决定)
3、做出这个决定容易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不容易。(皱起眉头、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
4、交流汇报后梳理出渔夫的思维过程:
-------首先了解情况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然后思考、和妻子商量该怎么办,体现渔夫尊重爱惜妻子。-------最后坚定了抱回孩子的决心。
5、小结:这里托尔斯泰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描写刻画了一个同样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得帮助别人的渔夫形象。(板书:神态 语言)
6、小练笔。
这是一段儿人物的语言描写,你能根据渔夫的思维过程,把它改写成一段自说自话的内心独白吗?适当运用省略号和各种标点符号,注意写出渔夫可能进行的丰富的心理活动。
A、课件出示练笔提示: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B、抽生展示练笔内容,师生欣赏评价修改。
7、接下来继续交流,你还从哪些地方读出穷人身上令你感动的可贵品质?根据汇报相机出示相应语段
(四)、课件出示:“渔夫的妻子桑娜正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感到心惊肉跳。”
1、从这里你读到了穷人身上什么样的可贵品质呢?(板书:勤劳)
2、自由读屋内描写的部分,你觉得渔家小屋里除了这些,还可能会有什么?(破帆、破网、烂凳、陈旧的浆)
3、作者为什么不写渔网、破帆、渔具,单写地扫得干干净净……….师生合作读,看看读出了什么?
地扫得------干干净净 写出了什么? 整洁
炉子里的火-------还没熄 写出了什么? 温暖
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写出了什么? 明亮
孩子们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得睡着 又让人感到那么? 温馨
小结。
同学们,桑娜的美好品质都体现在这一个一个细小的地方,托尔斯泰通过环境描写,抓住了“温暖而舒适”这一关键词,非常简洁地写出了女主人的美好品质。(板书 环境)
出示课件:海上屋内的两组词语。读到这里,老师眼前出现了这样两组词语。男女生对读两组词语。海上是那么黑、那么冷;屋里是那么暖、那么亮。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 对比),这又是作者写文章的高明之处。
(五)、学生继续交流。
1、“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他们睡得正香甜。”体会到西蒙作为母亲伟大的母爱。
2、“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体会到桑娜的坚强乐观。
3、“桑娜想起了她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体会到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心。
………….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们还说,穷人身上真的仅仅只有穷吗?(板书:不穷)读了这个催人泪下的故事,题为穷人,全文却找不到一个穷字。同样,托尔斯泰通过对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心理、语言神态的刻画,通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却让我们感受到穷人身上的种种可贵品质。学习这类文章,就是要学习作者精妙的表达方式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去。课外,同学们还可以走进更多托尔斯泰的巨作,去探究他更多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