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懂课文: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读好课文: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感受音乐之美。
4.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39人,语文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大部分学生聪明好学,也有努力提高学习成绩的想法。学困生3人。其中两名问题严重,主要是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学习。课堂上,学生都比较活跃。在语文素养方面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教学重点】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为纪念知音子期而破琴绝弦的情感。
课前三分钟
1.由图片辅助在积累本上书写5个ABCC式词语。
2.生汇报书写情况,师再出示参考答案
激趣导入
中华上下五千年,有许多文学经典与艺术精粹为我们传承着中华文化。据记载春秋时期《列子.汤问》中就最早记载了“高山流水”一词。我们先一起来欣赏这曲《高山流水》,那《高山流水》这首高妙的乐曲背后又有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春秋时期的友情楷模——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绝弦。(师板书课题,及时强调“绝”“弦”两字)
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课文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经典诗文,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初读感知全文
俗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下面请同学们先自由练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因为是古文,再加一条:根据提示读出恰当停顿,按自己的语速去读,读好了就坐正。
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诵读?(请2名同学,师点评并及时复习阅读文言文的方法——由一字音滑向另一字)
老师也很想读一读,同学们可以和老师一起读。(生跟读)
情境品读,理解全文
(一)本文是我们小学所学的第二篇文言文,五年级时我们学过《杨氏之子》,那对于古文学习你又有哪些方法呢?
(生汇报: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检验一下这些方法。请同学们先自己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遇到不会的也可咨询老师,然后我们再交流全文。
说说课文大意
学生先运用以上方法自己学习,再交流不懂之处:
1.第一句。这句关键要理解哪一个字?组个词理解:善鼓琴 、善听——擅长、善于做某事。
2.第二句。(这里又出现两个“善”字。属于一词多义的词语,大家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善哉何意?(善哉——好啊)。泰山有了解吗?泰山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在当时享有“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3.第三句。注意这里的古文中的江河是有特指的。长江、黄河。
4.第四句。必得之的“必”是什么意思?
5.最后一句。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复”是什么意思?再。不复鼓呢?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大意
同学们刚才较好地理解了这篇古文,真会学习!运用借助注释说句意,联系上下文进行了理解的方法。今后阅读古文,也可这样进行。
(三)感悟课文内涵,体会知音情深
1.大家刚才较好地理解了古文,就为下面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请快速用波浪线画出全文的启下句。来读读你划的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那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伯牙善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他心里想到什么,就能弹出什么,而且弹的很美妙,师适时板书“志”)
3.那从文中哪些地方体现“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4.找准了,现在我们边练读句子边想象情境。请一位同学读子期的赞叹,咱俩要配合好!怎么配合,你要听懂我的心思来读你的感叹。
5.请你来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想到了什么?
突破难点:伯牙善鼓琴,琴声里高山、流水可以表现,想一想,伯牙琴声还会表现什么呢?
先由学生自己想象补空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多媒体再出示明月、清风、炊烟、春雨、、、、、、
再练读,想象
6.当子期听了这样的琴声,会怎样赞叹?多媒体出示句式。
7.是啊,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能懂得,用文中的一句话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师适时板书:念)
这句话强调那个字?(必)
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观察板书:志、念,都有心字底,所以与人的心志有关)
是啊,伯牙的琴音,只有
伯牙的心志,只有
伯牙的知音,只有
这就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知音。俗语云“千金易得,知音难觅”在音乐道路上造诣高深的伯牙于偶然间终得一知音,他此刻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带着这种欣喜之情,伴着美妙的《高山流水》再读一读课文的前四句。(PPT出示)
同学们可以和同桌一起再品读这部分。
现在我们看看课后资料袋,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高山流水“又有什么其他的意思在其中?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知音的相遇,不仅仅是音乐上的心有灵犀,更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相知。惊喜万分之下的伯牙与子期相约明年中秋再见。但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好景不长。当伯牙再次来到汉阳江边时,相遇的却是子期冰冷的墓碑。面对此情此景,伯牙是何种心情?
于是他——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是因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带着感情,配乐诵读多遍)
拓展延伸
1.“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伯牙摔碎的仅仅是瑶琴吗?还有什么?
2.站在汉阳江边,面对着滔滔江水,伯牙作了一首祭文: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
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3.此时此刻,面对悲痛欲绝的伯牙。你有什么感受?写一写,我们再交流。
《高山流水》的乐曲听来余音绕梁,伯牙绝弦的故事读来荡气回肠,耐人寻味。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伯牙绝弦所寓意的是一种真正的知音境界,这也正是它千百年来广为流传的魅力所在。在生活中我们所欣赏的不应该仅仅是《高山流水》这样的艺术本身,更要了解传送艺术背后的文化精神。我希望你也能得一知音共同传承中华文化。
最后我们一起伴着《高山流水》的高妙乐曲一起背诵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