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想象的教学活动,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他们会凭借自己所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来认识了解事物。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练习抓住主要情节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相关段落,边读边想象的教学活动,感受战象嘎羧的高尚情怀。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1.师口述故事。
2.这头浑身是血,还在喘息的公象就是嘎羧,在这场战斗中它的同伴全部牺牲,让它成了最后一头战象。(板书课题)
一、设置悬念,引入课文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象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临死前都会找到从未去过的家族留下来的象冢,文中的嘎羧也是这样做的吗?课件出示最后一段——
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2.读句子,引导学生质疑。
二、速度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不熟悉的字词。
(1)检查生字,正音
(2)书写生字,展示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几个精彩片段。
相机板书:
英雄垂暮
重披战甲
凭吊战场
庄严归去
3.引导学生根据小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渗透学法指导。抓住文中的几个重要事件就可以很快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一)讨论交流“重披战甲”部分。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1)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suō)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引导学生抓住见到象鞍前后心情的变化和“摩挲”“泪光闪闪”等词语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
引导学生想象26年前的一切,从而感受嘎羧“英武豪迈”的形象,理解嘎羧临死之前披挂象鞍的原因。
2. 小结:同学们,文中的嘎羧不会说话,你们是通过什么感受到它这份情感的呢?抓住动作、神态来表现它内心的情感。
(二)自主学习“凭吊战场”部分,转换角色,体会情感。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这时,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习得的方法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词语,变化角色以“我的自述”进行说话训练,进而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感情朗读。此时的嘎羧仅仅是一头战象吗?
3.小结:人类身上拥有的亲情、友情,嘎羧身上同样存在。作者沈石溪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件出示
(三)学习“庄严归去”部分,写话训练表达内心情感。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
土坑约有三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抓住“凝望”体会嘎羧内心想法,进行写话训练。
2.交流写话内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四、总结感悟
1.嘎羧走了,带着他的情义走了,这一路我们陪他走来,也渐渐读懂了嘎羧的心,它忘不了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
课件出示生齐读——“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2.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
课件出示生齐读——“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死了!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3.课文中还有很多感人的一幕幕,下节课再细细去品味。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习得的方法抓住“久久凝望”、“亲了又亲”、“吼叫”等词语,变化角色以“我的自述”进行说话训练,进而体会嘎羧内心的情感。
2.抓住“凝望”体会嘎羧内心想法,进行写话训练。
介绍学生去阅读教师推荐的其他的动物小说,体会动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