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穷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方法与能力】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情感与思想】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拓展与延伸】续写《穷人》。
从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一、出示课题,回顾学习
1.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文章通篇反映了桑娜和西蒙两家的贫穷,他们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初步感知“穷”人心地善良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
2.默读课文,想想桑娜和他的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心地却很善良。(板:心地善良)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板:环境、心理活动、人物对话等描写)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环境、心理活动、人物对话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再细细品味,并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细读重点句,交流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指名答,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 …… 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师生合作朗读。
过渡:勤劳善良的桑娜,在这样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不仅操劳着自己的家事,还不忘探望女邻居西蒙。当她看到西蒙悲惨的死在床上,而西蒙的两个孩子却毫无知觉地睡得又香又甜,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
2.描写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句子:
(2)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非这样做不可?”是呀,她觉得自己别无选择,态度也十分坚决。谁来读出桑娜的坚决?
师:同学们,这两个孤儿不抱回家行吗?出示填空: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那么。
师:的确如此,所以桑娜一定得把他们抱回家。
引读:(a)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她没有顾虑自己家已有五个孩子了,男生一齐读出桑娜的毫不犹豫: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觉得非这样做不可。(b)当桑娜把孩子抱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丈夫还没有回来,会不会已经出事了?这点桑娜也没有去想。女生一齐读出桑娜的不假思索: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觉得非这样做不可。(c)面对失去双亲的孩子,桑娜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得把他们抱回家,从这可以体会到什么?(天性善良)全班同学齐读这段话,体会桑娜的美好的心灵。
师: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面对着自己的五个孩子,想着生死未卜的丈夫,她思绪万千……她想了些什么?
课件出示:(3)她忐忑不安地想:……谁来说说桑娜的想法。透过她的担心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读懂的,把那个句子读一读。还有谁想说?揍自己也要把孩子留下来,把相关的内容读一读吧,怎么理解桑娜的这个想法?为了收养孤儿,桑娜宁愿自己受苦,宁愿丈夫揍自己一顿,多么善良的桑娜啊!我们再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好好体会。透过桑娜的心理活动,我们感受到什么?指名感情朗读。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课文的12——27自然段。
师:正是这深切的爱,让桑娜觉得左右为难。在这忐忑不安地等待中,渔夫终于回家了。
(a) 他和桑娜说了些什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读课文的12——27自然段。
(b)他们在说些什么?在对话中,桑娜并没有把自己收养孤儿的事告诉丈夫,她先后有两次沉默。来看看,她为什么沉默了?
(c)当渔夫听说了邻居家的噩耗,他有怎样的表示?一个“熬”字让我们读懂了渔夫具有美好的品质,让我们分角色朗读第24自然段。学到这儿,我们明白了,渔夫和桑娜一样都有着一颗善良的心。
四、小结全文、布置作业
1.小结:是课题《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
2.课文的结尾很有特色,请看课文42页的插图,桑娜拉开帐子,渔夫正在查看熟睡中的孩子们,渔夫会说些什么呢?桑娜一家收养了两个孩子之后,他们的日子又将是怎样的?请写一写。课件出示写作提示及要求。
3.课外阅读推荐:《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复活》
【板书设计】
9.穷人
生活贫穷
穷人
心地善良
(环境、心理活动、人物对话等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