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少年闰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感受少年闰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
六年级上学期了,学生已基本适应高年级阅读教学,通过平日教师的训练,学生已能够熟练进行小组合作,已初步养成了独立或合作学习课文的阅读能力。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少年闰土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难点:理解重点句段的深刻含义。
1、今天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位跟你们年令相仿的新朋友。(课件出示)
2、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对他有什么印象?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2、首先请一位“小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一下本课生字词。谁愿意到前面来。
3、学生汇报,理清文章的脉落层次。
1、鲁迅笔下的闰土到底是个怎样的少年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做出简单的批注。
2、五人组交流。
3、请各小组把讨论的结果整理在板卡上,时间4分钟。
4、大卡呈现,小组汇报。
5、教师小结并进行精讲:
①抓住“看瓜刺猹”这一详写部分进行深入理解,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机智勇敢。
采用朗读、理解、复述、背诵等多种形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②理解“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进一步体会闰土的见多识广。
出示课件:师引读,生接读:
闰土在(海边 )时,我正在( ),不知道(海边有如此美丽的贝壳);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闰土在( )时,我正在( ),不知道( )。
【设计意图】
搭建标准性平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懂课文,再把自己读懂的内容带到小组内交流,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性。
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我采用填空的形式来把鲁迅与闰土的生活做比较,让孩子想象、拓展,对比,以加深学生对闰土的见多识广、鲁迅及他的朋友们孤陋寡闻的理解,这样,从大量形象中走向难句的理解,化难为易,进而顺利地突破本课的难点。
针对本单元的主要人物鲁迅和本课的主要人物,围绕着主题: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是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 开个小小的辩论会,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鲜明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意图】辩论的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辩论这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融进自己的理解,尽情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据理力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师:同学们,作者通过细致的描写,把一个聪明能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闰土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篇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中的一部分,课文中的结尾说他们分别后没有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又见面了。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好好读读《故乡》这部小说,相信你在读后会对课文中的“我”和闰土以及当时的社会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