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抑扬顿挫、亲昵、撮嘴呼唤”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一、图片导入,进入组元学习
1、师配乐出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让学生欣赏
2、师引导学生谈感受。
3、师小结,并引入本组元,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老人与海鸥。
二、借助资源包,布置自学
1、师指导学生打开平板电脑中的资源包,梳理本课的资源。
2、布置学生打开平板电脑中的《学案》,并围绕着学案,根据自己的需求借助资源包进行自学。
三、交流汇报
(一)生字
1、师听写重要的易错生词:抑扬顿挫 塑料袋,并对照屏幕订正。
2、出示本课其他四字词语,指名读,正音,齐读。
(二)初读,理顺两个场景
1、师引导学生读两组词,问: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个场景?
2、生汇报:老人喂海鸥 海鸥送老人
3、师板书,并让孩子谈最让自己意想不到的是哪一个场景,为什么?
4、师过渡:老人究竟为它们做过些什么,竟会让海鸥有这样意想不到的举动?通过刚才的读书,你找到答案了吗?
(三)学习1-13段,体会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汇报
(1)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a.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背已经驼了”“褪色”“步行二十余里”,并结合“老人与海鸥”和“老人生平”资源包进行体会,感悟老人的节俭和对海鸥的深情。
b.师引读并出示:正是因为他深深地爱着海鸥,所以“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让我们一起读这句话。(齐读)
(2)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您给海鸥取了名?”我忍不住问。
老人回头看了我一眼,依然俯身向着海鸥:“当然,哪个都有个名儿。”
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抑扬顿挫”“亲昵”“哪个”等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熟悉,关爱,就像亲人一般。
(2)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a.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很小心”“退开”“撮嘴”等,并结合“老人与海鸥”资源包体会老人处处为海鸥着想,并且已经于海鸥形成默契,就像亲人一般。
(3)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a.师:也正是这份默契,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而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b.师引导学生想象,老人为海鸥的节奏可能会是怎样的?
c.生发散汇报:当海鸥多就快,当海鸥少就慢;海鸥吃得快就快,海鸥吃得慢就慢;
当怕海鸥多,吃不到就慢……
d.师引读:想象一下,此时,
海鸥来得多了,吃得快了,请你读——
看到有食物,越来越多的海鸥飞来,吃得更欢了,请你来读——
海鸥吃得心满意足了,老人也放慢了速度,谁能这样来读读。
e.师继续引导学生想象: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又听到了什么?(5、6、f.师:而这“乐谱”在翠湖的上空整整回荡了十年啊,出示并引导齐读:十多年了,一到 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四、全课小结
1.师总结: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是——生:亲人(板书:亲人)。
2、师引入下课学习:难怪在第二个场景中,会有这样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啊。那么下节课,我们将走进这第二个场景,再去细细感受海鸥对老人的那份震撼人心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