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穷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补补”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那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3、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里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本文的写作年代,正式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纯朴。对于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学生在理解上有很大难度。
从环境和人物的心理、对话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美好心灵。
—.复习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穷人》
2. 先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讲述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渔夫出海捕鱼,他的妻子桑娜收养了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内心忐忑不安。渔夫归来后,主动提出收养两个孩子,使桑娜内心豁然开朗,两颗善良、淳朴的心印在一起,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3. 那么渔夫和桑娜是个怎样的人?(勤劳,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
4. 我们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列夫. 托尔斯泰是世界著名的大作家之一。
谁来介绍一下他的写作风格?(他的作品场面广阔,人物众多,语言质朴,心理描写细腻,逼真,被誉为“俄国文学泰斗”)
5.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托尔斯泰是如何通过对环境,人物和语言的心理描写活动的,指导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品质的。
1. 默读课文,在文中用“——”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用 ﹏ 画出描写人们心理活动的语句。用“【 】 ”画出人物心理语言描写。同时思考: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用环境、语言、心里反应内心的变化。一个人的思想的波动,往往能够从人物的语言神态中表现出来,语言行动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人物的心理通过语言行动向外界传达。)
2. 汇报
(1)学生自由汇报(课文中的第二自然段的“古老的中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尽管天很晚了,可渔夫还是在外面打鱼,说明渔夫很勤劳。)
小结:环境描写有力地体现出了渔夫和桑娜勤劳、善良的品质。
(2)接着汇报:心理描写语句,指导朗读,注意省略号。
3.仿写:这一般,传神的心理描写真实的刻画了桑拿当时内心的矛盾。“忐忑不安”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忐忑不安的事情呢?回想一下内心是怎么想的,模仿作家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说说你的内心活动。
同学们能学以致用,很了不起。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你能继续运用好心理描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桑娜的内心很矛盾,但并没有动摇她收养两个孩子的决心。从他们夫妻二人的对话中,你能读会什么?谁愿意跟老师分角色朗读一下对话部分,其他同学注意听,我读的语气和文中里人物的心理是否一致?
学生评议
5. 角色读,渔夫,桑娜。
课题是穷人,课文中没有一个穷字,可我们能处处感受到贫穷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的感人肺腑,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成就。卸载就让我们拿起笔,在课文的插图中针对于渔夫桑娜,也可以针对几个可怜的孩子……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
同学们的句句肺腑之言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现在我就把托尔斯泰的名言送给大家,让我们共勉。
1. 幸福在于为别人而活
2.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穷人》一文在单元教学中理应要读懂课文,体会情感。同时要再次深入地去学习作者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描写的句子,去抒发美好情感的方法。在本文的教学中,抓住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去分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始终是一条主线和抓手。
我设计的是让学生自行读文章,在1~2自然段中找到相关的句子体会穷人的“穷”。从学生的回答上看,学生能够从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中体会桑娜一家的穷苦,并由环境描写中确实地体会到了作为穷人的那种悲惨的境地。为了达到更透彻了解穷人的境况,营造悲凉的气氛,我再让学生从描写寡妇西蒙的句子延伸开去,想象一下作为残缺的穷人家庭的生活会如何更加的凄惨。
在学习中学生是能够一定程面地体会到桑娜那种义无反顾地帮助穷人的爱心与同情心。可对人物那种矛盾心理,以及复杂心理的原因却是无法理解到位。因此,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仍然是不够透彻。而后来体会渔夫与桑娜对话的环节中,学生始终也无法模仿出文本的味道。因此在末段的对话中,虽然抓住了“熬”字进行体会,但对渔夫那种善良、宁可吃苦也要助人的精神的体会就不够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