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山不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能力目标
(1)识“炕、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能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2)能够利用导读解决疑难,培养略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3)能够运用写作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并从中获得感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语言虽然生动,但距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不易理解。尤其是我们学生对防风护林带、林网等专有名称和北方恶劣的自然环境如干旱、霜冻、沙尘暴等,缺乏感性认识。
从重点句段中,领受老人以老弱之躯在这穷山恶沟里创造奇迹的不易,感受老人改造穷山沟信念之真、决心之大、意志之坚、品格之高。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你们了解晋西北的沙化现象了吗?谁用简介的语言谈谈?
2.媒体出示音像资料。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3.当我们的目光聚集到“青山不老”这几个字的时候你会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什么内容?
2、有不认识的字吗?相机检测词语
3、课文给我们描述了什么内容呢?
三、懂提示,明确要求,自主研读,合作探究。
1、作者笔下的老人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还需要我们再次走进课文,透过语言文字做进一步的学习。为此,同学们要先认真阅读提示,看看应从哪几个方面深入阅读思考。
2、交流、请同学们带着上面的问题再次走进课文一边默读一边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思考,批注。同桌互说
四、直面重点,体悟内涵
1.老人用粗糙的双手、单薄的身躯创造了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就是—引读“窗外是参天的杨树……”,
2.读着这优美的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如何?这段话中有两个“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这样一位老人常年一个人生活在山沟里,你想想他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5.环境这样恶劣,生活这样艰辛,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快速默读全文,可以找找句子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7.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对土地、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
8.现在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了吗?板书:精神永存
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4.是的,青山不老,这包含着作者对老人深深的敬意,请深情的读课题。
五.拓展延伸,升华内化
1、同学们,一位山野老人用他永不停歇的奉献精神感动着我们,联系自己的实际,想一想我们应该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做点什么呢?拿起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写吧!
2、总结: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像那位晋西北的老人那样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让青山不老,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