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高尚的情怀。
3.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与积累,已经基本可以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因此教学中可多鼓励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意与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目标 :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高尚的情怀。
3.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 填词回顾故事,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2、课件出示词语填空,指名提问:谁能试着用上这些词语,把这个传说故事给我们讲一讲。(指名学生说一说)对于这样一个故事,你还想深入了解些什么?(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3、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分节细读,探究贝多芬创作灵感的产生
1、大音乐家贝多芬,为什么会在一个陌生的小镇上,为一位素未谋面的姑娘弹奏乐曲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勾画下来,仔细的读一读可以写下你的感受。
2、谁来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读,出示课件句子)
3、兄妹俩的这段对话被茅屋外的贝多芬听到了,他从这段对话中听出了什么?结合你们刚才的阅读感受来谈一谈。(指名学生说)(引导学生感受姑娘的渴望与体谅,哥哥的无能为力与歉意并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朗读)
4、相机谈话引导思考:假如你是贝多芬,听了兄妹俩这样的对话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为他们做些什么?(生自由说)
5、正如你们所想,贝多芬先生被姑娘对音乐的这份热爱感动了了,更被兄妹俩相互扶持的亲情感动了,所以他要为这位盲姑娘弹奏一曲,满足她的心愿。(板书感动)
6、贝多芬满足了盲姑娘的愿望,为她弹奏了一支曲子,满足了她的心愿,为什么又要再弹一曲呢?请同学们继续看课文,找到相关语句。
7、(课件出示句子)贝多芬从盲姑娘的这句话中听出了什么?(生自由说)(生自由说,抓住两个“您”指导朗读:带着你们的体会读出盲姑娘的激动和难以置信吧。)
8、情境感受贝多芬此时的情绪,体会他的激动。(板书激动)
10、此时对贝多芬来说,告诉对方自己是谁并不重要,他只想——生:为姑娘再弹奏一曲。
师:读课文第八小节过度
三、读中感悟音乐魅力
1、(课件出示第九段,指引学生读本段)
多美的意境啊!这首大音乐家即兴弹起的美妙乐曲,正是从实实在在的事物中引起的音乐联想。(板书:联想)
2、请同学们再次默读第九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写实的语句,用曲线画出写联想的语句,再想想分辨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师:是啊,联想部分一般用“像”、“仿佛”、“他想”一类词引出来,这是分辨事物和联想的一个重要标志。
3、能不能去掉联想部分?为什么?(生自由说)
4、师:小结巧用联想,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5、看得出来,同学们已经完全走近了兄妹俩,和他们一起聆听着优美的琴声,乐声中,兄妹俩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指读)(课件出图读句)
6、这样一幅幅美好的想象画面,配以怎样的曲调才更合适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选一选吧。(课件选择)
7、再次和着音乐朗读这段美妙的文字吧 。
8、情景创设写作片段:贝多芬看着……听到……感受到……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一写。(指读,师相机点明贝多芬再用音乐表达他对人民的热爱,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社会不公的抗争,这些丰富的情感就是他激情创作的来源。)(板书创作)
9、你们不止听出了乐曲的美妙,更听出了音乐家的心声,带着自己的感悟,再来读一读这个段落。
四、情感共生,缅怀伟人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月光曲》,了解了贝多芬,其实贝多芬留给后人的,不光是那动人的音乐,还有他的卓越才华和善良与关爱。他曾经这样希望(课件出示名言生读)让我们记住这位伟大的音乐大师,记住这个关于《月光曲》的美丽传说吧!
五、板书: 弹 感动
月光曲 又弹 激动
(传说) 联想 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