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共1课时 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1)朗读课文 2)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能力目标:能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情感目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感受艺术的美好。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3教学过程
3.1 第一学时 师:(孩子们,咱们又见面了,我是谁啊,(陈老师)今天呀有好多老师来关注我们上课,关心我们学习,来,孩子们,跟老师打个招呼吧!(老师好)真有礼貌,)请孩子们欣赏一曲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片断,同学们,琴声美,画面也美。下面我们来做个文字游戏吧!你会觉得中国的语言文字也美。 老师用流水潺潺来形容画中的泉水,孩子们,你们也能用这样结构的词来形容画面中的景物吗?这是什么结构的词(AABC)看谁说得又快又多。 预设答案:生1:清风徐徐(我感觉到柔和的清风) 生2:杨柳依依(我仿佛看到了阿娜多姿的柳树) 生3:波光鳞鳞(清澈的湖水) 师:说得多好啊!一个词就是一幅画,我们积累的词语越多,我们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老师这里也积累了一些这样的词语,一起读。(指导读法)游戏结束。今天,咱们五年级的孩子要来挑战一篇六年级的课文,有没有信心?(有)咱们现在可以上课了吗?(可以) 一、“伯牙鼓琴图“引入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这幅画叫——“伯牙鼓琴图”。 (播放音乐)你看,图中这位入神弹琴,一身长袍,达官贵族打扮,他就是晋国的宫廷乐师——俞伯牙(板书);而这位凝神听琴,却是两截布衫,劳苦大众穿着的是楚国的一个樵夫——钟子期(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俩流传千古的知音故事,《伯牙绝弦》 师:谁来读课题《伯牙绝弦》,xián“弦”什么意思呢?(琴弦)“绝”呢?。 生:(断绝)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借住注释。 师:那“伯牙绝弦“什么意思呢? 生:伯牙断绝了琴弦。 师:对,借住书下注释,这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我们能否换种表达方 式,用现代习惯的表达,(伯牙不再弹琴了)对,这就叫适当的变通。这也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种好方法。 师:再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伯牙为什么不再弹琴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古韵 师:我们来读读这篇古文吧!请齐读要求!(随机出示课件一)开始吧,请孩子子们读完后举手示意。(师巡示)(2分) 师:这篇古文与我们平常读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有什么感觉 预设生1:(难读,难懂) 生2:要读出节奏 生3:要读出抑扬顿挫(说得真好) 师:同学们,那你认为哪些句子不好读或需要提醒大家在读的时候要注意 预设:钟了期说的话。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没错,这句话有两个字,“哉“和”兮要注意,(板书哉“和”兮)他们是什么词?看看注释,(语气词)那“哉”表示感叹,相当于现在的“啊”“呀”,跟老师一起读,“善哉”,“兮”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什么?“啊”(,我们在读的时候,语音应该延长。跟我一起读。“峨峨兮若泰山”,谁来试试钟子期说的这句话? 生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谁来评价他读得怎样? 生2:他读得好,读文言文怎一个好字了得啊,那你来读读。 师:谁来读读钟子期说的另外一句话? 生3: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读得有那么一点古文的味道了。 师: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起劲儿,我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可以)请大家注意听老师读的节奏(师配乐范读,课件2) 师:谢谢孩子们听得这么认真,想不想像老师这样读?(想)那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像老师这样读出韵味呢?那是因为在课前老师已经读过很多遍,差不多能背诵了,另外老师在边读的时候,边想到伯牙和钟子期,想到峨峨泰山,洋洋流水。那同学们在小组试着像老师那样读读。(小组读) 师:老师找同学来读读,倾听也是一种学习 生1: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2:读出了节奏,抑扬顿挫, 师:学习别人的优点,也会有所进步。那你来读读 生2: 师:我们一起读,读出节奏美,韵律美。捧起书,从课题开始。(有那么一点儿古韵了) 三、再读课文,悟知音之喜 师:古文读通,读顺还不行,通过读还要把古文的意思理解,体会字词表情达意的魅力。请看大屏幕。(出示精读提示)还可交流。(3分钟) 师:本文主人公是谁?——(伯牙,子期)课文怎样介绍他们的呢?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生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意思?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师:“善”是什么意思?(板书“善”)(擅长)鼓呢?(弹)那怎样弹琴才能用擅长来形容呢?伯牙弹得怎么样? 生:弹得好,弹得妙,出神入化, 师:孩子们,我们说那么长的一句话,古人就用一个字“善”就表达出来了,这古人说话真是简洁、简炼啊!那你们读出了伯牙和子期各有什么特长呢?(一个善鼓,一个善听)(板书“善鼓”,“善听”)他们都擅长琴的不同方面,琴就是他们相逢、相知的纽带呀!齐读这句话,读出他们的特点来。 。 师:那你们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领悟到他们一个善鼓,一个善听呢?(抽生)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出示课件文字)谁说说这些句子的意思? 生:意思是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赞叹:好啊!我眼前出现了巍峨高山。当伯牙弹琴,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赞叹:好啊!我眼前出现了宽广的江河。伯牙所想到的,钟子期都能听明白。…… 师:掌声送给她,仔细读读这三句话,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伯牙的善鼓呢? 预设生1: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没有听清楚老师的问题) 生2:志在高山,志在流水 师:伯牙的琴声有高山流水啊!哪些词语写出子期善听?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出示课件文字) 师:“善哉”用现代的表达方式可以怎么说? 预设1:真好 生2:真妙啊 师:好啊,妙啊!这里的“善”和上文的“善”意思一样吗?(不一样)同一个字用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表达不同的意思。这就叫一字多义。 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伯牙鼓琴,他的思绪飞向了那峨峨的泰山之颠,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 (出示画面) 生1:连绵不断的泰山、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峨峨)孩子,读出你的感受吧 用文中的语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还有孩子来说说吗?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泰山呢? 生2:气势磅礴的泰山、 师:孩子,把你的感受赞叹出来吧 生:(挺拔险峻、高耸入云……)的泰山。 师:泰山号称“五岳之尊”,给人以气势磅礴、给人力量的感觉。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们,你们一起来赞吧!“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伯牙此刻将琴再鼓,洋洋流水从他指间流淌而出,善听的子期,你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怎样的流水呢 (出示画面) 生1: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的?(洋洋)于是你脱口而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2:宽广的江河, 师:于是你怎么赞呢?(生赞)我好像听到了这奔腾不息的江河,哪个子期再来赞一赞? 师:没错,长江黄河给人气势磅礴,宏伟的感觉。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子期们一起赞一赞吧。“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课后资料有介绍,伯牙当时已经是春秋时的音乐家了,那他的琴声里肯定不止高山流水吧?可能还会有哪些景色?师引导 生:还会有鸟语花香,春天百花盛开,冬天白雪皑皑、秋风袭袭,清风徐徐。。。。 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徐徐清风(出示词语读一读)徐徐清风,依依杨柳,….. 师:那现在你们就是善听的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子期们,你们怎么赞?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们,你们怎么赞? 。。。。。。。。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呀!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课件) 现在你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了吧?谁来说说!(生答) 师:念什么意思?(板书“念”)(想)前边哪个字也是想的意思?(志)(板书“志”),在本文中,这两个字都是想的意思,同一个意思也可用不同的字来代替。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古文的表达方法与现代文的差别,除了词句简洁,还同样的字表达不同意思,同一种意思的不同表达,这就是中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啊! 师:还记得课前听到的琴声吗?相传这首高山流水是这样传出来的,(出示资料) 相传伯牙学琴三年,虽技巧娴熟,但缺少神韵。于是他的老师成连把他送到东海蓬莱山,伯牙独自在岛上。每日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湖的涛声,远望山林,鸟鸣深涧。十多日后, 他把感情溶进乐曲中,用琴声表达了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 师:请快速默读,了解了伯牙的创作背景,我们知道伯牙的琴声里除了有娴熟的技巧,还有什么?, 生1:(志向,情怀)还有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 生2:我知道了伯牙弹琴时的感情 师:什么感情呢? 生: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 师:是啊,当伯牙把他的志向,情怀融入到琴声中的时候,便有了神韵,可满朝文武能听懂他像高山一样屹立于天地间的情操吗?(听不懂,)能听懂像大海一样奔腾于宇宙之间的智慧吗?。 能听懂的只有钟子期。 师:你说伯牙怎能不心喜若狂啊!因此,他会对子期说什么呢?(知我者,子期也、子期,你就是我苦苦寻觅的人…….) 琴声也有,心声也有,志向也有,胸怀也有,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才是真正的知音(板书“知音”)。让我们一起读读前四句,感受他们的知音情深。 师:他俩相见恨晚,秉烛夜谈。相约一年后再相聚。 四,悟失知音之悲 播放音乐)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年过去了,伯牙如约而至,然而,然而等待他的却是一捧无情的黄土,一块冰冷的墓碑,子期不幸染病身亡了。 师:(齐读最后一句)什么意思? 师:他为何认为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抽生) 生:因为没人再听懂他的琴声了, 师:当他再鼓琴,志在高山,再也没人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当志在流水,再也没人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师:于是你的心情怎样(悲痛欲绝,伤心难过)?做出了怎样的举动,(抽生) 生:将琴摔碎, 师:伯牙仅仅摔碎的是他的琴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前程,生路……)知音不在,留琴何用?于是他破琴绝弦,留下的是无边的伤痛和孤寂啊。 师:谁来读出伯牙的伤痛。(抽生读)真是撕心裂肺呀! 师:你听见了吗?子期!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男生读。 师:你听见了吗?子期!如今你一走,伯牙所念,世人再无得之,心随你生,心随你去呀!女生读。 师: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一起读。 师:(出示课件)面对子期的悄然离去,你想对他些说什么? 面对伯牙的痛苦与绝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面对这段可歌可泣的知音佳话,你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 生1:伯牙,我同情你,你要振作起来,你一定能找到新的知音 生2:俗话说得好,不要要把内心的大门永远关闭,你不要再伤心了…….. 师:孩子们,生活中有坎坷,磨难,我们更要勇敢,经历风雨后就能见彩虹!。伯牙已死,瑶琴已碎,可这比山还高,比水还深的知音情还在呀! 今天读了这个故事,老师希望你们感受到的是友谊的真贵,人性的温暖,这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让我们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重温这个千百年来,流传千古的动人故事吧。(播放音乐生齐诵) 自己试着背一背。 五、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 伯牙 情 子期 善鼓 善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