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能力目标: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过程方法目标:能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理解词句意思,读懂故事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伯牙,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同学们,在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积累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今天老师想考考大家。
请你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出示视频)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天涯若比邻(海内存知己
3、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4、——————————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水深千尺)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再看这五句诗有什么共同点吗?(都是描写友情的)自古以来,纯真的友情就被人们所歌颂、传扬,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友情的古文,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谁愿意读读课题(正音弦xián)
解题: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1)下面,老师想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同学们打开书,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看看课文下面有什么?(注释)我们要想读好古文可离不开它的帮忙(课件出示原文与学习提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借助注释,把句子读通。(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齐读 正音)
“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这两个字都是语气词)
(出示词语及“哉”“兮”的注释)其实注释里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了。
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指读)指导读 生练读
3)(出示课件注释的作用)课文下面所附的注释,无疑是我们阅读学习古文的最好工具、帮手。 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还能帮助我们朗读。
1)同学们,除了借助注释,你们还知道哪些帮我们学习古文的好方法?(总结方法)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总结出来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 生合作学习)
a)交流第一组
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出示课件)
生先回答“善”的意思(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出示课件再作一组练习)
①会天大雨,道( )不通。
②以其人之道( )还治其人之身。
③不足为外人道( )也。
A、道路 B、道义
C、方法 D、说,讲
b)我们再来交流第二组。(出示课件)
生合作回答(“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c)继续交流第三组。(出示课件)
生回答(“谓”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出示全文)生齐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
2)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a)师生合作读一读。(出示课件)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b)出示半填空式,引导学生背诵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小组合作练习。(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反馈
1)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啊!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
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生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齐读,读得要有气势)
善鼓的伯牙是不是只能表现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呢?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出示课件)生练习填写
( )炊烟 ( )明月
( )清风 ( )春雨
( )白雪 ( )杨柳
让我们随着伯牙的琴声一起去感受那动人的场景吧!(出示课件,生随音乐齐读)
2)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练习本上用几句话写下来。(出示课件)“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生练写 自由发言)
3)正是由于这个传说,直到今天人们都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做“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出示课件)齐读。
子期死,伯牙怎么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
此时的伯牙陷入了无边的绝望与悲伤之中,他有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那就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生齐读)
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吟诵。(师生深情配乐吟诵)
同学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25、伯牙绝弦
所念 必得
知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