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识记本课生字词,指导书写“抑扬顿挫、歇落、吉祥”等词语。
2、读通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4、掌握使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5、通过老人与海鸥之间搭建的深情厚谊,让学生懂得人与动物之间应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布局谋篇,按一定的方法构架课文学习体系的能力,能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较好的是非观念,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做到比较全面。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能通过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来提升自身的情感。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掌握使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1、识记本课生字词,指导书写“抑扬顿挫、歇落、吉祥”等词语。
2、读通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亲人般的感情,思考作者是怎样把这种情感写真实,写具体的。
谈话导入:在美丽的昆明翠湖,曾经有一位名叫吴庆恒的老人让人们铭记于心。因为他对海鸥无私的爱与付出,感动了所有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发生在人与鸟之间真实的故事。(引出课题并板书)
1.出示海鸥图片,了解这群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
2.检查自学,了解大意
(出示)看看你认识这些词语吗?
[文本框: 撮嘴呼唤 翻飞盘旋 抑扬顿挫 扇动翅膀 亲昵说话 肃立不动 啧啧称赞 白色旋涡]
注意读准字音:撮 扇(shān) 旋(xuán)
(2) 每个词都是一幅画,读着这两组词,想想课文内容,说说你眼前分别出现了哪两幅场景?(板书:喂 送)
(3)自由朗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把字词读准确。
1、组内分工,每一位组员都能参与朗读课文。
2、给文章印象深刻的句段做批注,记下感受和疑问。
3、每位组员拿出一个最想交流的问题和其他组员交流分享。
4、推荐一名组员作为本组的代表模拟做分享展示。
5、组员提出个人意见,使汇报的代表更上一层楼。
6、请代表作全班展示汇报。
7、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8、教师针对汇报内容提出建议。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老人平时几乎舍不得花一分钱坐公交车。每天步行二十多余里,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他往往到中午12点多才能赶到翠湖,喂一阵海鸥,老人又得赶在三点前步行回西郊昆明化工厂。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毫不吝啬买给海鸥吃。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他还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金沙江香烟。
1、读完材料后谈谈你对老人新的认识。
2、师:蓝布包可以褪色,衣服可以褪色,可是什么是永不褪色的?(生:对海鸥的爱与关心永不褪色。)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宁可穿着褪色的旧衣,背着褪色的布包,甚至用着褪色的塑料袋,也要把钱省下来买饼干,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多里,给海鸥送餐去。怪不得朋友告诉我——(生读)
[文本框: 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回顾今天学习的课文内容,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衣着朴素)的老人,接着看到老人在(喂海鸥),并且听到他深情地(呼唤海鸥),知道他给海鸥(取了名),最后我们看到老人在跟别人(谈论着海鸥)。老人去世后,海鸥们深情地为老人(送行)。
1、找出文中意义深刻的句子,写下体会,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2、巩固生字词,查阅课外资料,为第二课时的学习做好储备。
1、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使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通过老人与海鸥之间搭建的深情厚谊,让学生懂得人与动物之间应和谐共处的美好情感。
品读课文,掌握使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老师希望能和大家在课堂上有新的收获和体验。
1、播放“海鸥老人”吴庆恒生前喂海鸥的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吴庆恒老人带海鸥如亲人,如自己的子女一般,营造老人爱海鸥的浓厚氛围。
2、结合视频,捕捉课文中相应的描写片断,做到图文结合。
3、学生通过视频中的画面和课文中对应的文字,简要地说说体会,适时板书概括出来的小标题。
例:
A【外貌描写】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带,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B【动作描写】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板书:喂海鸥
C【语言描写】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的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摸样!啧啧……——板书:谈海鸥
D【语言描写】“你看你看!那个脚上有环的是老沙!”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他忽然对着水面大喊了一声:“独脚!老沙!起来一下!”——板书:唤海鸥
E【神态描写】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
通过朗读,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还不是品读,真正做到不放过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读出文字背后隐藏的东西,说明已经开始品读了。现在,就让我们重点关注文章的第二部分——海鸥为老人送行这些文字,自由地读一读,划记你体会深刻的字词句,在书中空白处适当地写批注。
1、品读第一个“意想不到”——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2、品读第二个“意想不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他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3、品读最“意想不到”的事——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他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海鸥们的举动着实令人感到震惊,他们虽然不能说话,却用一次次的动作表达出了对老人无尽的怀念和不舍,因为在他们心里,老人早已成为了他们的亲人,就像一位慈祥的父亲一样。难道,这不是最好的语言吗?能够唤起海鸥们灵性的老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用刚刚学习的品读方法,回到第一部分,自己来学习。
1、文中那一段文字在描写老人?谁来说说。
2、这段文字中你特别注意了哪些词语,这些词语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褪色”“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只”等关键词句,深入文本中体会,带着这样的体会一遍遍地读,充分理解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
3、老人像亲人一样对待海鸥,他与普通的游人究竟有何不同呢?你能找出其他的文字来谈谈吗?
指导学生抓“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等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走进文字,深入理解老人的光辉形象。
板书:
喂 唤 谈(爱)
老人 与 海鸥
爱
1、总结老人和海鸥建立起来的深厚情义。
2、总结通过抓细节来品读文字的学习方法。
小练笔:
假如,海鸥会说话,假如,你就是那被老人宠爱过的“独脚”、“灰头”、“老沙”、“公主”中的一只,此时,你站在老人的遗像前,你会对老人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