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怀念母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指名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2、师出示资料并播放视频。
3、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1、师:这里的母亲,是平常意义上的母亲吗?请孩子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机板书,并指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师:季先生终其一生怀念着这两位母亲,这节课我们重点来体会季先生对生身母亲的怀念之情。
1、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个段中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2、全班交流,扫清字词障碍。
3、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勾画出让你感受最深的词或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下你内心的感受。
4、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
引导抓住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终天之悔、泪流不止等词体会到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失去母亲的悲痛。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作者会食不下咽,寝不安席,会如此痛苦?同学们能理解吗?
自由读文,举手发言
(2)教师总结:这得从季羡林和母亲的关系说起。
⑴感情好,母亲对作者无微不至的照顾。
⑵相处时间不多。见原文中“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中间曾回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⑶我的愿望没能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我的愿望”是什么?
出示资料: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
②真正让作者遗憾和痛恨的是什么?
明确:无法尽孝,心存自责、愧疚之情。
出示资料: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5.结合资料,再谈谈自己对作者所流露出的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6.再读整段话。
1、师小结:作者之所以会悲痛,自责,后悔是因为他心中对生身母亲浓浓的爱和深深的思念,他对自己的祖国母亲也怀着同样的情感,下节课我们再一起去体会他对祖国母亲的深情。
2、课文学到这儿,我知道孩子们心中对自己的母亲也有一份独特的爱,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吧!
(1)生在《母亲》这首歌曲的伴随下,写下自己对母亲的爱
(2)全班交流。
(3)请同学们课后完善自己刚才写的内容,并把它读给母亲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