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自我研读、小组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形式品析重点词句,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意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美。
2.揣摩课文写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和感人的。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写法,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意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揣摩写法,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意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导入。(蓄情,奠定情感氛围。)
1.朗诵小诗《海鸥》,定格画面。
2.复习并书写易错字。
3.整体入手,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整体入手,既有效地复习了生字词,又概括了文章主要内容,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举两得)。
二、聚焦第一个温馨画面——“老人喂海鸥”。( 入情,体会和谐之美。)
1.自主品读。指导学生按导学案第一部分要求,快速阅读1—13自然段,划出表现老人与海鸥深厚情谊的词句,在旁边批注,并揣摩作者的写法。
2.小组内交流感受。
3.引导学生品读表现老人与海鸥深厚情谊的句子,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注重语文学习中的自读、自学、合作探究性学习,即在“独学、对学、群学”中让学生感受到品读的乐趣,采用重点词句突破法和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采用多种方式理解文本中的重点句、重点片段,真学、真议、真练,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三、聚焦第二个悲壮画面——“老人送海鸥”。 (悟情,感受震撼场面)
1.指导同学们按导学案第二部分要求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海鸥动作、叫声的词语,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
3.感情朗读,感受“悲壮送行”中的人鸥深情。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阅读教学已不是字词句段的单纯教学,重要的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本环节就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体会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感人画面,充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感悟、体验、产生同感,让学生尽可能的进入海鸥的情感世界,去领略、品味海鸥对老人的那份情感及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四、明确写法,提升能力(抒情,赞美海鸥老人。)
1.总结写法
2.小练笔
“老人拖着沉重的病体,走走停停,最后一次去喂海鸥。”请发挥想象,抓住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用两、三句话描写老人一路走来的艰难。
【设计理念】“读写结合”不能让课堂的练笔成为“美丽的小尾巴”,高年段学生的读写延伸不仅是模仿,更需要有个性的思想与表达。设计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揣摩本课写法的同时,把刚学到写作方法运用到习作中,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抒情,赞美海鸥老人。)
六、布置作业
1、在本文作者邓启耀的博客上发表你学习这篇文章的感受。
邓启耀博客:http://dengqiyao.blshe.com
2、做导学案第二课时的检测题。
3、 在网上阅读原文《寂寞的鸥灵》。
(设计意图:“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不仅在课前小诗的入情朗诵,还要在课后的阅读延伸。)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21 老人与海鸥
喂 外貌
老人 海鸥 动作 细节——情感
送 语言
深情厚谊
(设计意图:板书是一节课的的精髓,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写作特色,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我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念,抓住两个场景(“老人喂海鸥”、“老人送海鸥”),一条主线(“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情厚谊”)进行教学,简洁明了。这样的教学设计,摒弃了花俏的做法,学生学得有效和扎实。
2、重视学生写字训练,指导学生写好易错字,提醒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落实了每天语文课上十分钟的写字训练的目标。
3、紧抓文本的特点进行教学,抓住重点词句领会文章的主题、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布局谋篇以及通过语言文字具体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学生学得有效。课堂上,从学生打红的眼圈、专注的眼神,写小练笔时能学以致用刚学过的细节描写等表现看出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4、“将大量的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这是2011版的课标提出了小学阶段要阅读100万字后提出的一个阅读要求,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去读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课外阅读挤进课堂,并引导学生在网上阅读原文《寂寞的鸥灵》和浏览作者邓启耀博客,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课后,绝大多数同学都能按照老师的推荐去读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
1、提问学生未能做到面向全体。
2、教学时间掌握前松后紧,分享小练笔时没有足够时间让学生进行互评。
3、教师评价语还需要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