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蒙娜丽莎之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通过预习搜集、资料补充等方式,了解“肖像画”、“卢浮宫”、“达·芬奇”等词,并了解《蒙娜丽莎》的相关知识。
2.在反复的分层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通过将所见与“想象联想”结合介绍艺术作品的方法。
3.在言语感悟的过程中,感受到《蒙娜丽莎之约》画与文的艺术魅力。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资料搜集的本领,并能就相关的资料与课文进行结合学习,加深对文本的认知。因此,对于本文的学习可以尝试让学生事先进行一些资料的搜集,通过语文综合实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其次,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初步具备了辨别事实描述与想象描绘、事实描述与联想描写的能力,而对于“所见与想象联想结合介绍的方法则相对还比较陌生。因此,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学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语文能力的提升。
在反复分层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通过将所见与“想象联想”结合介绍艺术作品的方法。
1.通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搜集有关《蒙娜丽莎》这幅画的介绍资料。
1.初识画作
媒体呈现《蒙娜丽莎》作品。
板书“蒙娜丽莎”,请学生读好。
读准“肖像画”。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与这幅画有关,叫——蒙娜丽莎之约。
1.听写词语
(1)师: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想检查一下预习的情况。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
听写:纽约 巴黎 卢浮宫 肖像画 达·芬奇
出示正确答案,自己校对,检查正确率。
提醒注意写错的地方,请学生在自己的桌面上用手指再写一遍记住它。
一起读。
(2)请生介绍“卢浮宫”或“达·芬奇”,师随机出示相关资料。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馆,拥有40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蒙娜丽莎》就是其中的镇宫三宝之一。
意大利画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代表”、“第一流学者”、“旷世奇才”。
大约51岁创作的《蒙娜丽莎》(1503-1507)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
(3)指名用上上面的几个词,联系课文来说几句话。
2.梳理信息
(1)请学生试做“学习单”,判断句子对错。
一、认真阅读课文,请给正确的句子打上“√”,错误的句子打上“×”。
①听说《蒙娜丽莎》由法国巴黎的大都会博物馆到纽约的卢浮宫来展出,经历了美法两国的多次交涉才最终成功,实在是不容易。 ( )
②《蒙娜丽莎》不大,大概三英尺宽、两英尺长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
( )
③蒙娜丽莎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不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 )
④蒙娜丽莎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的微笑,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 )
媒体呈现学习单,学生独立完成:
出示正确答案:×××√,检查正确率。
四人组讨论错在哪儿。请代表发言。
1.聚焦5、6、7
师:同学们,卢浮宫中馆藏着40多万件艺术珍品,单绘画作品就有2200多件,其中有不少作品的年份比《蒙娜丽莎》久远得多、色彩明艳得多。然而它却成了镇宫三宝之一,其中必有独特的魅力。让我们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吧。
请学生找出具体描写了这幅画像的自然段。
2.自读,划找语句
圈划能说明《蒙娜丽莎》称得上镇宫三宝的语句。
(1)学生独立划找。
(2)四人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说说划了哪些语句。
(4)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5)请学生自己读读这些语句,说说有什么不懂的。
1.聚集“微笑”
(1)说说作者重点描写了《蒙娜丽莎》的哪个方面。
(2)谈平常你们见到的微笑,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感觉。
比较说说文章中的微笑传递出怎样的感觉。
指名读,读出微笑的不同味道。
(3)请学生说说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不同说法。
交流。
随机呈现: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分析,得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
齐读“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是那样耐人寻味,难以捉摸”。
(4)师:一种微笑,却读出了多种不同的感觉来,这不仅是因为这幅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因为看画的人看着看着——
预设:浮想联翩了。
师:这种写法叫——联想。
(5)师:说到联想,我们学过很多类似的文章。
媒体呈现片断: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节选自《月光曲》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节选自《桂林山水》
请学生说说作者分别由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对比发现:本文中作者由一种微笑联想到了不同的感觉,微笑还是微笑,只是画面中的微笑洋溢着欣赏者的情感。这也是联想。
齐读,感受联想的效果。
1.摘录或仿写联想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三个自然段,选择一种方式记录下阅读的收获:
①用笔摘录下最能让感受画像魅力的语句。
②如果你觉得文章中哪一处描写让你产生了联想,就将心中的感受用笔记录下来吧。
交流,请学生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心动。
评价:读着这样的语句,眼前的画面仿佛——动起来了;活起来了;焕发出生命来了……
2.配乐朗读
(1)呈现渐变《蒙娜丽莎》画作,指名配乐朗读5、6、7段相关语句。
(2)配乐齐读文章最后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