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只有一个地球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晶莹、资源、威胁、和蔼可亲”等词语。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每一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复习课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及相应说明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5、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科学性、严谨性。
6、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7、结合本文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科普知识说明文。全文条理清楚,先介绍了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然后表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限,然后说明了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其他星球,最后呼吁人类精心保护地球。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多方面的知识,有力的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通过课文内容的分析,我进一步明确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深入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而文中宇航员发出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尤为重要。对于此句的正确解读,可以有效的引领学生突破教学重点。所以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我把解读宇航员口中的“可爱”与“易碎”作为教学的主体问题。围绕此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在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深入理解“宇航员的感叹”的同时体会说明文独有的语言特点,即说明文用词的准确和严谨以及相关说明方法所起到的表达效果,并尝试结合本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运用课外资料的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解读宇航员口中的“可爱”与“易碎”的含义。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结合本文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晶莹、资源、威胁、和蔼可亲”等词语。
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每一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3、复习课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及相应说明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每一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解读宇航员口中的“可爱”。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徳哥尔摩召开了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在那次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口号“只有一个地球”,课文以此为题,是要表明什么呢?它又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内容呢?自读课文。
掌握字音、字形。
1、明确文章体裁—文艺性说明文。
2、快速浏览课文,回顾问题:课文以此为题,是要表明什么呢?它又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内容呢?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整理。
关于地球:
(1)外表美丽。
(2)在宇宙中显得渺小。(体积、空间小)
(3)自然资源有限。
(4)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地球重要性
(5)呼吁—保护地球
4、思考1:这些内容之间有无联系?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体积小—资源有限——旦资源枯竭,人类又无法移居—人类灭亡—地球重要—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思考2;作者是怎样写出地球的外表美丽、形体渺小。
预设:地球外表美丽—打比方
形体渺小—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1、出示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读了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为什么说是可爱、易碎的?它的可爱、易碎体现在哪些地方?
3、你怎么理解宇航口中的可爱呢?(解读可爱)
(1)【白板互动反馈技术—按点1】
题目:宇航员口中的可爱是什么意思?
a)令人敬爱。
b)令人喜爱。
c)内心单纯,天真无邪。
生选择作答。
预设:选a、b或选a
(2)你为什么会这么选。从文中找到支持你观点的相应内容,思考。
预设:
晶莹的球体、水蓝色纱衣——十分美丽——令人喜爱
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孕育生命——令人敬爱
自然资源有限——显得珍贵——如何写出珍贵(举例子、列数字)——如此珍贵,还“慷慨地提供”——令人敬爱
提供的仅仅是矿产资源吗——还有水、森林、生物、大气资源——令人敬爱
1、课后思考题。(如何理解宇航员口中的“易碎”)
2、生字。
3、学探诊基础知识部分。
13、只有一个地球
外表美丽
形体渺小
资源有限
无法移居
呼吁保护
1、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2、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科学性、严谨性。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结合本文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
理解宇航员的“易碎”,深入感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结合本文特点培养学生运用材料的能力。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本文主要写了关于地球的哪些内容呢?
1、当遨游在太空的宇航员看到地球时不禁的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板书:可爱 易碎)。在上节课中,我们解读了“可爱”的含义。
出示学习要求——为什么说地球太容易破碎了?画出相关内容,深入思考。
2、解读破碎
(1)【白板互动反馈技术—按点2】
题目:说地球“易碎”,是因为—
a)地球自身非常脆弱。
b)人类的破坏。
c)前两个选项都对。
生选择作答。
预设:正确答案为c。如少数学生答对,则需公布答案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再次圈画。按图索骥找到相应内容。
预设:
地球自身脆弱——资源有限。(通过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资源形成时间的漫长)
人类破坏——不加节制的开采、随意毁坏资源、滥用化学品(关注重“不加节制”、“滥用”、“随意毁坏”等重点词)
(2)体会说明文用词严谨性、科学性。
人类的随意破坏,造成怎样的后果?(不可再生)
不是说可以再生吗——出示课件内容(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与原文进行比较——结合“本来”一词体会说明文用词的科学性、严谨性。
学生比较发现。(本来一词)——谈“本来”的用处。(原本、原先。表明原可再生,突出不可再生。体现说明文用词科学性、严谨性)
(3)举例说明——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事例。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人类都做过哪些破坏生态环境的事情?
(4)讲到这里,我们明白了,地球的“易碎”,其根本原因是——
【白板互动反馈技术—按点3】
题目:说地球“易碎”,是因为—
a)地球自身非常脆弱。
b)人类的破坏。
c)前两个选项都对。
生再次选择作答。
(5)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吧——课件出示。
现在北京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污染状况。出示相关资料。
材料1——汽车尾气、冬季烧煤、工业废气等造成雾霾。
材料2——2013年,我国省市地区被雾霾笼罩,极少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材料3——雾霾中的有毒颗粒物侵入人体,引起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诸如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损伤等。
材料4——雾霾天气是一种严重的大气污染状态。
材料5——雾霾天气持续时,对人体各部位均产生一定影响,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材料6——发生雾霾时,由于空气浑浊不清,能见度极低,给人们出行造成不便。
材料7——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和大雾天气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材料8 ——2013年1月,我国大部分省市地区被雾霾笼罩。当时,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假如你是环保局的发言人,现在你要向北京市民介绍“雾霾”的现状及危害。你会如何去说呢?联系生活实际及相关资料,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1、写前指导。
(1)自读资料。
(2)明确内容。
思考:应如何去写?
预设:明确人物身份,设计开场白。明确雾霾现状以及危害为重点内容。
(3)选择材料。
这些资料都需要用么?
预设:要有选择性,挑选和题目相关的重点内容。内容相近的部分材料需要进行对比性选择。(板书:选材)
(4)组织材料。言之有序。(板书:组材)
(5)分析材料。对于材料内容有自己的理解。(板书:析材)
2、写后批改。
从四方面进行评价(明确内容、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分析材料)
过渡:是的,地球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而且科学家已经证明了,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如果地球真的被严重破坏了,那么人类也必将走向—灭亡——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向今天在座的各位老师们,向你的亲人们,朋友们,发出号召吧!齐读最后一段。(注意语句凝重,节奏舒缓,感情充沛)
1、完成学探诊阅读部分。
2、对小练笔进行补充完善。
13、只有一个地球
选材
可爱 易碎 组材
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