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唯一的听众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2、引导学生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体会“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通过对本单元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已了解了通过环境、人物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本文教学的重点是继续学习这些写法,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变化去感受老教授对“我”的关爱和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1、谈话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11课,请大家伸出右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齐读课题。
生:唯一的听众。
2、复习课文首尾两段,师生合作说句子,看形成怎样鲜明的对比。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文章的首尾两段,大家还记得这两段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形成鲜明的对比。
(板书:对比)
师:咱们合作说几组句子,我说句子的前半句,将作者开始怎样,你们说后半句,将作者后来怎样,我们看形成怎样鲜明的对比,好吗?
生:好!
师: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
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师: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
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作者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板书:音乐白痴)
生:后来,作者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这时作者成了小提琴演奏家。(板书:小提琴演奏家)
3、引导学生质疑,提出值得本节课探究的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根据课文首尾两段或黑板上的板书,提出一些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呢?
生:这位唯一的听众到底给了作者什么?
师: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去探究。
生:为什么作者能从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呢?
师:这个问题提得好,你真是一个会提问的孩子!
生:为什么老人说他的耳朵聋了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生:为什么作者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呢?
师:你真了不起,一提就提到点子上来了。
师: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提出疑问,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
1、默读课文2~8自然段,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想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她为什么这样说?
师:请大家打开书,翻到十一课,默读课文2~8自然段,把老人说的话画下来,并想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
2、检查交流,品读句子。
师:老人对作者说了哪些话呢?谁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
生:我找到了这些,第四自然段“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生:我找到了这些,第六自然段“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第七自然段“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还有第八自然段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幻灯出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师:孩子们,请放声自由朗读老人说的话,老人的哪句话让你感受最深,你就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她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
(学生自由读书。)
师:刚才大家读得很投入。老人说的话中,哪句让你感受最深呢?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这句话“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这是老人在小伙子准备溜走时说的。
师: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
生:老人知道自己让小伙子尴尬了,所以主动承担责任,说她打扰了小伙子,想小伙子留下了继续拉琴。
师:那老人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说这句话呢?
生:抱歉的语气。
师:你能用抱歉的语气读读这句话吗?
生: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坐一会儿。
师:读得真好,还有谁想分享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老人说的这句话“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老人说她是聋子是为了使作者消除尴尬,不要紧张,鼓励他去拉好琴。
师: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很会读书的孩子。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读得真好!还有谁想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生:我感受着最深的是老人说的这句话“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从“用心”这个词我体会到老人对作者的用心良苦。
师: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能抓住关键词来谈自己的感受,老师相信你也能读出这种感受,试试好吗?
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还有谁对这句话感受最深的?
生:老人说每天早晨都做他的听众,是希望作者坚持每天都到小树林去练琴。
师:你能把你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
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听你读书真是一种享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吧,读出老人对作者的关爱之情来。
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3、配乐,教师引读,带领学生去感受老人语言的魅力。
师:就是这些充满爱的话语打动了作者,让我们再次走进老人的话语中,感受她语言的魅力吧!
(配乐,教师引读)
师:当我发现自己打扰了老人,准备溜走时,老人叫住了我,说
生: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师:为了消除我的尴尬,让我继续留下拉琴,老人撒了一个谎,说
生: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师:我还是没有自信,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这时老人又说
生: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师: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当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
生: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师:有一次,她还说
生:你的琴声总能给我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板书:语言)透过这些语言,你知道老人给了作者什么吗?
生:关爱
生:鼓励
师:那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吗?
生:解决了。
4、找出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体会老人平静的眼神对作者产生的影响。
师:同学们,老人对作者的鼓励关爱之情除开通过语言传达出来,还通过神态来传达,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描写老人神态的句子。
(学生浏览课文,找句子。)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
生:第三自然段“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第七自然段“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第八自然段“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出示幻灯片)你找的是这三句话吧?大家发现没有,这三句话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是什么?
生:平静
师:平静是什么意思?
生:环境或心情没有不安。
师:为什么老人总是平静地望着我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三句话,体会老人平静眼神里所蕴含的内容。
(学生自由读句子。)
师: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生:老人平静地望着我,是对我的一种无声的鼓励。
师:你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不错!
生:老人平静地眼神可以让作者不紧张,安心而又自信地练琴。
师:你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句。
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读完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生:为什么说老人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我们可以这样思考:作者从老人平静地眼神里读懂了什么?
生:读懂了鼓励。
生:读懂了关爱。
生:读懂了期望。
师:就是因为老人的眼神蕴含这么多的内容,所以说它像深深的潭水。咱们把这些含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好吗?
生: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5、在老人有声的鼓励和无声的激励下,作者心理和行动有了哪些变化?
师:同学们,这些就是人物的神态描写。(板书:神态)老人有声的语言和无声地神态使作者有了哪些变化呢?(出示句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很快我发觉自己变了。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以前我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
师:作者以前不敢在家练琴,现在又开始在家练琴了,说明他由自卑变得
生:自信了。(教师板书:自信)
师:以前作者是坐在木椅上练琴的,现在练琴时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这说明他练琴越来越
生:刻苦了。(教师板书:刻苦)
1、知道真相后,作者有千言万语想对老人说,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你最想对老人说些什么?请把你最想对她说的话写下来,从而体会作者对老人的感激之情。
师:是呀,老人的关爱与鼓励让作者恢复自信,更加刻苦,从而琴技不断进步。直到有一天,作者的一首《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最后他才从妹妹的口中得知真相,得知什么真相呢?
生:那位老人不是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还是乐团首席小提琴手。
师:当作者知道这个真相时,他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老人说。此时此刻,你就是作者,而这位一直默默鼓励、关爱你的老人就坐在这,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把你最想对她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学生进行小练笔,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你写的话读出来?
生:谢谢您,善良的老人,是你让我从自卑走向自信,谢谢您!
生:谢谢您,是您让我学会了自信,是您让我从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一名小提琴演奏家,谢谢!
生:您对我的关爱我永远都忘不了,谢谢你!我的恩人!
师:从这些话语中,你听得最多的一个词是什么?
生:谢谢
师:从“谢谢”这个词可以看出作者对老人充满了怎样的感情?
生:感激之情。
(板书:感激)
2、老人为什么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学生闭眼想象,教师配乐引领学生再次回到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情景,体会老人的内心想法。
师:老人为什么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小伙子呢?(配乐)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咱们回到他们第一次相遇的情景。一天早晨,一位小伙子来到一片树林里。他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但他很快又沮丧起来,他觉得自己似乎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忽然,他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他。他尴尬死了,准备溜走。此时此刻,你就是那位老人,你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小伙子。现在这小伙子要溜走了,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这小伙子爱好音乐,可缺少自信,我一定要想办法让他留下了,继续拉琴。
生:我要帮助这位小伙子,让他恢复自信,让他在音乐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3、这位“唯一的听众”是一位怎样的听众?
师:从老人的心理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善良的老人。
生:这是一位有爱心的老人。
4、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课前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除此之外,你还有其他的收获吗?谁愿意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分享?
生: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鼓励。
生: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自信、刻苦,这样就能获得成功。
生:爱是最伟大的力量,爱可以让人走向成功。
生: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
5、教师小结,情感升华。
师:同学们,这位唯一的听众用善意的谎言,给了作者有声的鼓励和无声的激励,让作者恢复自信,更加刻苦,从一名音乐白痴变成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家,这说明爱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关爱、学会鼓励、学会自信、学会刻苦、学会感恩。
成长的历程中,你一定得到过别人的关爱和鼓励,请选择你印象中最深刻的某件事写下来,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别忘了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