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与眷恋之情。
3.诵读感受最深的句段,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沉的情感以及表达上(善于联想与想象,富有节奏与韵律,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这篇文本是一篇演说稿,以饱含深情的语言,向我们表达了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的留恋、眷顾和深沉的爱。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困难在于缺少背景知识,老师在教学中通过补充背景资料、听读等策略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加上文中作者一咏三叹的抒发,读起来就并不费解。至于情感的体会和表达的领悟,则让学生经历自主发现—讨论、情趣诵读、模仿表达、对比阅读的学习过程,在立体的相互碰撞、对话与生成、拓展读写中充分经历递升式的情感体验过程、写法的探究过程与语言滋养过程。
诵读感受最深的句段,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深沉的情感以及表达上(善于联想与想象,富有节奏与韵律,富有感染力)的特点。
板块一 整体感知
阅读策略:激活先备知识 丰富背景知识 抓重点句
过程预设:
1.经验导入
如果你有一样珍贵的东西,不得不出让给别人,你会告诉对方些什么?(说明什么?叮咛什么?)集体讨论,梳理(说明对你的重要性,珍贵之处,与东西的情感等;叮咛好好珍惜与保护等。)
2.背景介绍(土地出让的背景以及文体)
3.听读渲染 (在听读中初步了解演说的特点:观点的现实性、情感的说服性,语言的感染力等)
师范读1——3段(同时播放出示画配乐),学生接着读下文(放声朗读)
4.同桌讨论
先自读思考后同桌讨论:西雅图酋长在这篇著名的演讲稿中,向美国政府说明了什么?叮咛了什么?(画出概括性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师生共同梳理,从而聚焦观点,理清写作顺序。)
【设计意图】:《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是一篇演讲稿,学生阅读这篇课文最大的困难在于缺少背景知识,包括文体的背景知识与西雅图土地出让的背景知识。这一板块的教学从生活中的相关体验引入,并通过介绍背景知识与听教师范读等策略,来拉近学生与课文的差距,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板块二 诵读体味1-3自然段
过程预设:
1.自读自悟,组内交流
课文开头说,“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可见印第安民族对土地的崇敬之情。你能从2、3两个自然段中感受到印第安人对土地的崇敬吗?你能选择特别打动你的句段读出崇敬之感吗?(出示1—3段)
自读自悟:从2-3段中选择最打动你的一段话读出崇敬之情,说说感受。
组内交流:读读句段,说说感受。
2.小组协同探究
选择一个自然段来探究一下,西雅图的演讲如此打动人、如此具有感染力,除了内心饱含的深情之外,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秘诀。
组内发现讨论:边讨论边批注说明表达秘诀的词语
组际交流(方式自由):说说秘诀,读读句段。
预设:
排比:“每一……每一……”
比喻、想象:“树汁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对举、比喻:“青草、绿叶、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麋(mí)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
(小组呈现学习成果,教师相机点拨,指导情趣朗读)
3.情趣读诵
像这样,情感充沛、富有韵律和节奏的优美文字,我们就可以这样读得富情趣。从2-3自然段中自由选择一个自然段熟读成诵。(建议:可同桌合作背诵,更有情趣。)
准备、展示
(小组协同探究表达秘诀的方式为了让学生自主发现文字的表达手法、并通过发现、评说、情趣诵读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借助估计学生能发现表达上的三个特点,排比;比喻、想象的手法;文字的节奏与韵味。教师可以适当渗透对举手法,第3自然段中有两句对举和比喻融合的文字富有节奏与韵律,运用精妙。对举手法尽管小学里不要求掌握,但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文中常有出现,在学生有所感知的情况下适当渗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文字表达的敏感性。将表达秘诀批注在句段边上不仅是教给学生作批注的方法,也是为第二课时自读自悟第4—8自然段作铺垫。)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非常适合诵读的文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的诵读,要“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诵读绝非简单的读读背背,而是需要入情入境。这一板块四个学习步骤的预设正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情感的体验过程、写法的探究过程与语言的滋养过程。
小结延伸:西雅图酋长在下文的演说中,还会以他深情地叮咛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进一步打动我们。
板块三 课堂练习
词语抄写(将本课要求写的8个字组成词语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