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文言文的艺术特色及魅力。
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尽管短小、浅显,又有古诗文学习的基础在,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备教材”的同时,我也在“备学生”上下了功夫。
1.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初步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习惯也是相当重要的,这将为以后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 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1.什么是艺术?艺术能给你带来什么?
2.读第八组导语,说说怎样展开第八组课文学习。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去感受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感人故事。
4.出示课题,读题,释题。
板书:25.伯牙绝弦
师:以前我们也学过一篇文言文,大家还记得吗?
生:《杨氏之子》
师:大家想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生:结合注释理解.....(学生回顾交流)
师:出示课件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结合注释,工具书;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二:联系课文内容;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三:联系生活来理解;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四:反复诵读。
生:齐读这四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1.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读(音、停顿是否正确)。
3.指名点评。
4.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停顿,生再读
(一)知音相遇之喜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这两个人的特长?(第一句)
板书:善鼓琴 善听
2.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他们俩是知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板书:所念 必得之
3.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课件)
生:齐读,解释重点词句
4.总结文言文特点之一:一词多义,语义丰富(出示课件)
5.子期从“泰山”中听到了什么?
6.子期从“江河”中体会到伯牙怎样的心声?
生:理解重点词句谈体会
7.总结文言文特点之一:意蕴丰富、含蓄典雅(出示课件)
1.出示课件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曰:善哉, ()兮若明月!
伯牙鼓琴,志在白雪,子期曰:善哉, () 兮若白雪!
2.出示课件
清风徐徐 芳草萋萋 明月皎皎
杨柳依依 春雨潇潇 白雪皑皑
云雾蒙蒙 霞光灼灼 炊烟袅袅
伯牙鼓琴,志在 ( ),钟子期曰:“ 善哉, ( )!”志在 ( ),钟子期曰 :“善哉,( )!”
3.师:所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二)知音离世之悲
1.何谓知音?(心有灵犀、情投意合......)
2.这对知音的结局如何?(出示课件)
板书:绝弦 离世
3.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4.指名读
5.子期离世,伯牙的心情怎样?(伤心、难过......)
6.生再读
(三)知音墓前诉哀思
1. 假如你是伯牙,你现在站在子期的墓碑前,你想对子期说些什么?(小组内交流,写一写)
2.指名汇报
1.听《高山流水》(出示课件)
2.师小结
25.伯牙绝弦
俞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