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继续学习抓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感受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复习导入
1.引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八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回忆作者。
还记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随学生发言板书:周晔)
这是周晔为纪念伯父鲁迅先生所写的文章,写于鲁迅逝世九周年。
激情对读(插入音乐)。
请同学们打开书,让我们边读边回忆课文第一部分。
1936年10月19日上午,伟大的文学革命家鲁迅先生逝世了,许许多多人来到他身边,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告别。
(插入鲁迅先生遗体告别照片)
在万国殡仪馆的吊唁大厅里,周晔亲眼看到了:(生: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她看到了:(生: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她还看到了:(生: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的周晔还不能明白,为什么伯父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站在伯父灵柩前,周晔呆呆的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回想起伯父生前许许多多的往事。
回忆课文内容。
同学们还记得周晔在文章中写了哪几件事吗?(学生板书:趣谈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
(二)回忆趣谈水浒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趣谈水浒这个故事,谁来回忆一下,这件小事中,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伯父是风趣幽默的长辈,当他发现我囫囵吞枣的读《水浒传》时,伯父摸着胡子,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让我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板书:风趣幽默
评价:透过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我们仿佛亲眼见到了这位风趣幽默的长者。
这件事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伯父关心我,关心青少年,临走时还送了我两本他亲自翻译的童话。)
评价: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心为青少年着想。
这位亲切、风趣的长者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中的其他小故事。
(三)质疑笑谈碰壁
1.回忆质疑。
在初读课文时,有些同学对笑谈“碰壁”这件事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还记得吗?
出示句子:“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这是鲁迅先生和周晔闲谈时的语言,上节课无论是联系上下文还是结合生活实际,我们都无法理解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所以建议同学们去查阅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谁来说说你查到了哪些可以帮助你理解这句话的资料?
2.了解时代背景。
学生交流资料:(预设)
当时的社会非常黑暗,正在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劳动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却不懂得团结起来进行反抗。
评价:这就是当时暗无天日、民不聊生的黑暗社会。所以,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这个黑洞洞指的就是当时黑暗的社会。其他同学还查到了什么?
通过查现代汉语词典,我知道“碰壁”的的意思就是:
评价:那么鲁迅先生是怎么在黑暗的社会里碰壁的呢?还有哪
些同学查到了资料?
鲁迅先生写了许多文章,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揭露旧社会的罪恶,号召人民奋起抗争,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他们千方百计地查禁鲁迅的作品,不允许其发表,而且对他本人进行了残酷的迫害。
他多次面临被暗杀的危险,他的文章被当局禁止发表,为了顺利发表文章,他先后使用了120多个笔名。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先生愤然写下了《“碰壁”之后》、《“碰壁”之余》等文章,与黑暗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鲁迅先生不断的更换着自己的笔名,用像匕首一样的文字,和反动派做着斗争,被称为文学战士。
3.联系了时代背景,结合这些资料谁来试着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理解:当时社会黑暗、政府管理混乱、百姓生活暗无天日,鲁迅先生想用自己的文章唤起人们的意识,却遭到反动统治的阻挠,政府禁止他的文章发表,甚至对他本人进行残酷的迫害。
4.总结学习方法
当我们学习年代较远的文章时,因为不知道当时的情况,所以不理解文中的句子。我们不妨借助资料,回到当时的背景中再结合文章的描写去理解句子。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学习方法啊!
5.分角色朗读,感受鲁迅顽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理解了这句话,再让我们来看看鲁迅先生和自己的小侄女是在什么情况下谈起碰壁这件事的。请两位同学和我一起读读这件事,旁白、鲁迅、周晔。
其他同学想一想:面对这黑洞洞的社会,面对敌人的阻挠,你从鲁迅先生这谈笑似的话语当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态度?
(生: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和敌人用笔作斗争的精神)
(生:话语轻松、乐观对待敌人这种革命精神是乐观的、顽强的)
引导:你从哪看出他这种斗争精神是顽强的?
(生: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全家人吃饭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鲁迅先生却在谈笑中表达了自己斗争的决心。在这里,周晔借助语言的描写,(板书: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伯父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前途,顽强乐观地斗争的一面。
(四) 学习“救助车夫”,感受爱憎分明
1.我们继续往下阅读,伯父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伯父关心别人,救助受伤的车夫,关心家里生病的女佣。)
那么,就让我们对比着读一读鲁迅先生救助车夫和关心女佣的两个小故事,画出令你感受最深的人物描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写出自己的感受。想一想,同是写鲁迅先生关心他人,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2.体会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动作。
幻灯片出示文字: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扎好绷带”
这是鲁迅先生救助车夫时的动作,仔细品读这些动作,边读边看看文中的插图,哪个动作最令你感动?你又从中感受到什么?
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 (联系下文)
评价:这一蹲、一跪使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形象跃
然纸上。
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
引导:鲁迅先生用硼酸药水清洗着怎样一双脚?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评价:在鲁迅先生眼中只有这双劳苦人民的脚。
他们又给他敷上药。
引导:这个敷还可以换成什么动词?敷上药和这些动词有什么不同?
评价:只有这敷上药是那么小心翼翼,饱含同情。
3.体会伯父对劳苦人民的情感
连续的动作描写中,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画面,谁能用朗读来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
这幅画面印证了鲁迅先生对劳苦人民有着一颗什么样的心?
(同情、怜悯、心疼、关爱……)
板书:爱(这都是他对劳苦大众的爱)
4.体会神情的变化。
我们从连续的动作中感受到了这样一份爱。(板书:动作)多年后,作者还真切的记得这些动作。
在救助车夫时,除了这动作,还有什么给作者留下了深的印象?
幻灯片出示:“这时候,我清清楚楚的看见……最后深深叹了一口气。”
评价:细心的周晔看到了伯父神态的变化。(副板书:神态)
读到这里,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那位亲切、幽默的伯父为什么变得如此严肃?)
正是这样,此刻,鲁迅先生可能在想什么?他的神情为何变得如此严肃?拿起笔,把你想到的写在这句话的旁边。
板书:憎(这一切都是先生对黑暗的旧社会的憎恨)
就是这样一位爱憎分明的老人去世了,从此人民再也得不到他的爱了。怎能不伤心,怎能不在这最后一刻,为他送上最深的哀悼?
(五)对比“关心女佣”,感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1.对比阅读,体会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
再读这两个小故事,鲁迅先生还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掏钱——想得周到,让他安心养伤
给药——关心得细致入微
关心女佣——结合鲁迅去世前十一天资料。
板书: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2.同样是关心他人,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一详一略,亲眼见到的详,听人转述的略;一正面,一侧面,使我们丰富的感受到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
齐读最后一段。
(六)阅读链接、情感升华
就在1936年的10月19日,鲁迅先生离开了我们。许许多多人来到他的身边,怀着最深的敬意想哀痛地向鲁迅先生告别。就像巴金所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师生朗读。
我想,现在周晔一定已经明白为什么伯父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了。同学们,此刻,你们一定也懂得了为什么鲁迅先生能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吧。
板书设计: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语言 趣谈水浒 笑谈碰壁 救助车夫 关心女佣
动作 风趣幽默 顽强乐观 爱憎分明
神态 为别人想得多 为自己想得少
侧面描写
作业
1.阅读书后的阅读链接。
2.继续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