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二小学 王晓莹
一 、设计理念: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伯牙绝弦》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艺术的魅力”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课文行文简洁流畅,虽然只有77字,5句话,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目标:
1、能掌握读古文的技巧,诵读出古文的韵味。、
2、能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故事里的人物之间纯真的知音之情。
3、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魅力,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掌握读古文的技巧,诵读出古文的韵味,体会知音之情。
教学难点: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魅力,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 查找俞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巧妙生“疑”, “绝”妙入题
[A3UU7JT{%}W86T`23(TU){N] 1、读“绝”字,出示字源课件 ,指明里边的部分表示丝线,外边的部分表
示刀子,意思就是“用刀子割断丝线。”(播放动画)
2、看懂了“绝”的意思,谁能给“绝”组个词?
3、 书上说的是“绝弦”,(板书)意思就是——把琴弦割断,不弹琴了。
这个割断琴弦的人就叫“俞伯牙”(补齐板书“伯牙绝弦”)
4、(出示课件)介绍俞伯牙:俞伯牙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琴师,号称“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这样提到他 “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就是说只要这俞伯牙一弹琴,奔跑的马儿,都要停下脚步,仰着脖子听!而如今却----(引读课题“伯牙绝弦”)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发生在两千年前的故事。
(二)、初识文之“趣”,浅解文之“义”
1、介绍“句读”:
要想感受这个故事的魅力,首先要把这古文读好,(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着屏幕,在和你们书上的文章比一比,对一对,你发现了什么?
古人就是这样读文章的,没有标点,竖向排列,那他们怎么断句呢?
古人就是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自己的语感进行断句的,这一停一顿就叫做“句读”(板书),掌握了句读,就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一项绝技了。而现在加上了标点,是为了我们更方便地学习文言文,相信有了标点,你会把文章读得更顺畅!
2、借助标点自由朗读古文。
3、指导读好难读的句子---
(出示课件)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指导朗读:(1)读得慢一些,注意,停顿的时候要声断气不断;(2)指导“哉”“兮”“山”的归音归到位。
教师范读再指名读。
4、指导较长和停顿比较多的句子。
(出示课件)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导读:(1)读得慢一些,注意,停顿的时候要声断气不断;(2) “谓”和“世”一字就是一词,读时注意;(3)古人读文是有 轻重缓急的节奏的,是能听得出音律的。
师范读。
学生双手打着拍子读。
5、连起来读。“读好了难读的句子,那整篇古文再读时,就更得心应手了!”
6、趣味读:一生主读,其他学生复读,感受古文音律的别样美。
7、尝试释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读,相信这篇古文的意思你已经明白了。”(指名学生说古文的意思)
(三) 落花有情,读中“赞”,流水有意,胸中“叹”
1、“绝”字切入文旨。
上课前,老师让大家给“绝”组词,其中组到了“绝技”,孩子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谁身怀绝技啊?(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2、他们都擅长到什么地步了?找相关语句,说说你的体会。(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图片创设情境:是啊,伯牙弹出的不仅仅是泰山,它还能弹出什么样的泰山?(指名回答)
(1)、(出示课件泰山图和杜甫的诗句)看这就是泰山,乃五岳之首,杜甫曾用自己的文笔,清楚的看见了泰山的高,生读---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而俞伯牙却只用简单的几根琴弦(出示古琴图)叮叮咚咚的弹出了这样的泰山!
你想说什么?(指名回答,随机导读)。
(2)、教师指导读出赞叹之情:如果你把“兮”字的音上扬,读的时候声音延长,长到这快用尽了再接“若”,相信这样读,你对伯牙琴技的赞叹会走到你的心里去。
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创设情境指导读——泰山顶:
你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一种手可摘星辰的感觉!你的脚下只能看见绵延万里的云海啊!而这些,俞伯牙都能弹出来!所以,刚才我们的赞叹,显然不够,加把火,再来赞!”(出示课件)---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哉”字要读音延长;读“峨峨”时,第一个“峨”读得轻一些,第二个“峨”读得重一些;“兮”字同样读重,上扬并延长;“!”前的“山”字要重读,拖音。
教师示范读,指名学生读,全班齐读。
创设情境指导读——黄河:
“这俞伯牙啊,能弹出泰山的气势,就够让人折服得了,他还能弹出黄河!(出示课件)同样的,李白用文笔这样赞美黄河的气魄和宽广,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而俞伯牙还是用几根琴弦,弹出了这样的长江黄河,谁能把你此刻的感觉送进去读出来!”
(课件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指名读)导读:这“洋洋兮”里,弹奏出的可是长江、黄河几千年渊源流淌的中国文化啊!把这种文化的久远和赞美送进这“洋洋兮”里去!
全班齐读。
5、引出子期的“绝”:读到这,俞伯牙的琴技可真绝!但我要说有一个人比他还绝!(钟子期)为什么?(指名回答)
6、创设情境指导仿写:
这大琴师的心中啊,装着的是整个的大自然,不仅有泰山,有长江黄河,还会有——(出示课件:杨柳依依、细雨蒙蒙、明月姣姣……)还会有什么呢?
出示填空;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 )!”
志在( ), 钟子期曰:“善哉,( )……
回归整体读,仿写升华主题:
(1)、引读:不管俞伯牙心里想什么,哪怕是整个大自然,钟子期都能知道!怪不得说(课件)--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知音啊!(板书)
(2)、讲俞伯牙寻觅知音的故事。
(3)、同学们,俞伯牙寻觅了这么多年,终于找到能真正听懂他志向的人了,他激动啊!于是——
(出示填空:伯牙得遇钟子期,感慨道:“善哉!善哉!___________________。”
师生角色对话引出子期死:
孩子们,就像你们刚才看到的那样,相遇那天他们喝酒聊天,聊天喝酒,并结拜为兄弟,相约第二年的中秋再在汉阳江口相见,可是(出示课件配音乐)---
子期死 子期死 子期 死……(学生读),你就是俞伯牙,在子期的墓前,读!
伯牙谓世 再无 知音……(学生读)
情境引读,体会知音情:
有句话说的好啊,千金易得,知音难觅(板书)自此以后,当俞伯牙心里想着泰山的时候,子期再也不会说——(生接读)当俞伯牙心里想着流水的时候,子期再也不会说——(生接读)于是他——(生接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听琴声,想画面,悟知音。
(欣赏《高山流水》)“孩子们,现在你听到的这首高山流水,其每一丝音律里都诉说着,伯牙与子期那动人心弦的知音故事,映着这首高山流水,让我们把这个动人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全班配乐朗读古文。
(四)板书
伯牙绝弦
千金 易得
知音 难觅
1、能掌握读古文的技巧,诵读出古文的韵味。、
2、能理解“知音”的含义,感受故事里的人物之间纯真的知音之情。
3、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魅力,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伯牙绝弦》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组“艺术的魅力”主题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课文行文简洁流畅,虽然只有77字,5句话,但字里行间却渗透着朋友间真挚的感情。学生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言文独有的语言特点。
能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文言文独有的语言魅力,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