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面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面》中六次写到鲁迅先生的“瘦”,我们在教学中一般也会让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外貌描写,可是为什么反复写鲁迅先生的瘦呢?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瘦呢?这是学生在深入体会入情入境地朗读中提出的疑问。 对于解答这一疑问,文章中有一句话会帮助理解“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而这不足以让鲁迅先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足以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精神,也不足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这正是我们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我们适时地进行了组合阅读教学,从生活、帮助青年、不畏迫害三个角度引入了三篇文章,学生深入理解了鲁迅先生是怎样从事着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而这所有的工作都是无私的,是为了民族和社会的进步,他是一面旗帜,一面精神的旗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 深入阅读文本,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
2、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理解重点句。
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了解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对于鲁迅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生活经历和年龄的原因,对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对鲁迅先生的精神并没有深刻的体会,所以不能理解这一面对于作者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
教学难点:理解难理解的句子“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 深入阅读文本,进一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 2、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理解重点句。
把握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
理解难理解的句子“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一面》中六次写到鲁迅先生的“瘦”,我们在教学中一般也会让学生反复品读这些外貌描写,可是为什么反复写鲁迅先生的瘦呢?鲁迅先生为什么这么瘦呢?这是学生在深入体会入情入境地朗读中提出的疑问。 对于解答这一疑问,文章中有一句话会帮助理解“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而这不足以让鲁迅先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不足以让学生体会鲁迅先生的精神,也不足以表达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这正是我们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关键,我们适时地进行了组合阅读教学,从生活、帮助青年、不畏迫害三个角度引入了三篇文章,学生深入理解了鲁迅先生是怎样从事着艰苦而又危险的工作,而这所有的工作都是无私的,是为了民族和社会的进步,他是一面旗帜,一面精神的旗帜——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9课,齐读课题——一面。
2、一面是什么意思呢?
预设:短暂会面,见了一面 课文中是写谁和谁、在什么情况下见了一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1932年秋天, “我”避雨来到了内山书店,发现了鲁迅先这本书生翻译的《毁灭》,想购买可是钱不够,这时鲁迅先生走了过来,推荐了《铁流》,这就是我和鲁迅见得一面。
3、 师:这就是我和鲁迅短暂的一面啊,文章的结尾这样写到: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都来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为什么这一面对作者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为什么鲁迅先生去世了还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1、是啊,在作者眼里鲁迅先生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至于在鲁迅先生去世后,作者依然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呢?” 请你打开书,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把你的体会写在学习单上。 鲁迅先生是一个 的人。
2、 学生默读、画批写感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板书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正直而慈祥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关心青年
板书:正直、慈祥、关心青年
1、 抓语言,感受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1)师:“正直、慈祥”是谁写的?谁跟他有同感?
预设:“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师:是啊,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
师:这目光,仿佛让我感受到了父亲般的抚摩。
师:这份正直与慈祥,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了?
预设:他从架上抽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字: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吧——这本比那本好。” 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我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慈祥与正直。
师:简短的话语,诚恳的劝告,这正直和慈祥就在这样不经意的言行中深深地印在作者的心中。谁还有同感?
预设: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有!”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鲁迅先生特别为我着想,鼓励我读书,又不让我觉得尴尬。
师:看出了我的难处,更看出了我这难处背后追求进步的理想。 就是鲁迅先生对青年的这份慈祥,谁还有感受?
预设:他微笑着,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预设:我的心思,都看在鲁迅先生的眼里啊。这就是鲁迅先生对于青年人的关爱啊。这份关爱,谁还有同感? 刚刚这个词就是你写得,请你说吧。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道:“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师:这短暂的一面,这简短的话语,却让阿累感受到了无比的温暖,一本书的馈赠,更是一种期许,一种奖励。
2、抓外貌,把握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
师:而当作者一次次沐浴在这种温暖中时,一次次映入他眼帘的是鲁迅先生的什么特点?
预设:瘦。
当阿累走进内山书店,向柜台里面望了一下,看见的是—— 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当他想买书而钱不够时,鲁迅先生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当鲁迅先生向我推荐《铁流》这本书时,他看到的是鲁迅先生—— 竹枝似的手指 当我听到鲁迅先生告诉我两本书一块钱的时候,我惊讶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当我认出这就是我心目中一直仰慕的鲁迅先生时,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 瘦!
当我把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时—— 他的手多瘦啊!
师:读到这里,你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反复写到鲁迅先生的瘦?
3、组合阅读解疑问 师:为什么反复写瘦呢?文章中有相关的语句能帮助我们解答这一问题吗?
预设: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师:这“瘦”,让作者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艰苦工作啊。鲁迅先生进行着怎样艰苦的工作呢?
请你读读学习单上的文章,从中你又了解了一位怎样的鲁迅先生,把你的体会补充在学习单上。
教师相机指导板书。
预设1:这是一位生活朴素的鲁迅。
师:艰苦的工作是在那样简朴的环境下完成的,难怪鲁迅先生那么瘦。
预设2:这是一位顽强斗争的鲁迅。
师:周围的环境那么危险,鲁迅先生却坚持工作啊
预设3:这是一位引领青年的鲁迅
师:艰苦的工作从来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唤醒民众,引领着进步青年踏上一条革命之路啊。
预设4:这是一位勤奋的鲁迅 师:一生工作,一生不停歇地工作,鲁迅才那么瘦啊
板书:朴素、顽强、引领青年
师:是啊,这就是鲁迅先生,对待青年是那么地慈爱,心甘情愿地去帮助他们,鲁迅曾说过“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野草。”对待自己是那么地朴素,对待一切地反动势力又是那么地顽强,谁想用一句话概括来概括你眼中的这位鲁迅先生?
预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板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师:是啊,这就是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这一面也成为了永恒,永远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学生读: 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在这四年里,我历尽艰苦,受尽非人的虐待,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我总是昂着头。我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2、师:这四年里,阿累都有哪些不寻常的经历呢?谁能结合查阅的资料谈谈。 预设:曾经被捕入狱,曾经驱逐出境,屡次遭到迫害。
师:就是在这些困难中,阿累想到了什么? 预设:鲁迅先生都顽强的斗争,所以我也要坚持。
师:困境中,鲁迅给了阿累力量,他总是昂着头,对自己说—— 预设: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3、师:阿累在《一面》的原文中,这样写到:前面是一条路,先生没有走完就倒下了,我们只有踏着他的血的足印,继续前进。 谁对这句话又有了新的认识?
预设:在追求理想的革命道路上,鲁迅激励着作者不断前进。
师:在追求理想的革命之路上,阿累不断地对自己说——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4、 这一面对于阿累的影响仅仅于此吗?谁还想再说说?
预设:阿累一生非常的乐观,豁达。我觉得这是鲁迅对于阿累的影响,已经化作一种精神的力量来鼓舞作者前行。
师:是啊,这一面之交,已经让鲁迅成为一种精神的化身,在人生之路上,阿累时时对自己说—— 鲁迅是同我们一起的。
5、这短短的一面,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阿累与鲁迅的一面之交,更让我们认识了一面精神的旗帜,他就是——鲁迅。
这一面,又不足以让我们完全地走近鲁迅,课下大家可以读读这本书《鲁迅零距离》,更多地了解鲁迅,把你新的体会补充到学习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