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在理解语言,感受人文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字词的理解。
2、在语言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语句背后深刻的人文内涵,能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并在领悟品味的过程中明白人与自然和谐相容的道理。
六年级学生通过《猫》《珍珠鸟》等课文的学习,已经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感情;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情感丰富,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情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教师提供直观场景图,配以音乐渲染帮助学生理解。
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1985年开始,每年冬天,这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飘洋过海,到温暖的昆明翠湖度过寒冷的冬天,第二年的春季,他们又千里迢迢地返回西伯利亚,美丽的翠湖边从此也就多了这样一位老人—— 但是这普通的老人与普通的海鸥之间却有着极不普通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21课《老人与海鸥》。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真是一个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老师想请同学们浏览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为我们讲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哪几个感人的场景。
2、请生回答 (1)老人关爱海鸥 (2)海鸥送别老人
3、在这两个场景中,让你们意想不到的场景是哪个?
生:是海鸥送别老人。
师:第二个场景让你意想不到,其他同学也是这样的请举手。
三、再读课文,读出“意想不到”
1、老师在第一次阅读课文时,我的感受和你们一样,在安放老人遗相的地方,海鸥的举动
太让人惊异了。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景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海鸥的哪些举动让你意想不到。
2、指名品读句子:
A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理解:“翻飞盘旋”中的焦躁不安、心如刀绞,“连声鸣叫”中的声声呼唤,声声哭泣。
(这是谁也意想不到的事情。海鸥一开始“突然飞来”时,也许以为是老人又来给它们喂食了,许多天没来的老人终于又来了,于是它们没等老人呼唤它们的名字就迫不及待地“突然飞来”。然而它们很快就发现不对,于是它们围着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它们一定是发现十多年来天天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今天与往常不一样了。它们用声声鸣叫呼唤老人。)
当海鸥看到遗像时,如果它们能够说话,在这连声鸣叫里,它们想说些什么呢?
请生再读这个句子,齐读。
还有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师: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瞻仰”写出了海鸥们对老人的敬仰,尊敬。
生:从“急速”一词,我感受到了海鸥那种焦虑、急切的心情。
师:你还从哪里读出了海鸥对老人亲人般的感情?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生:从“纷纷”一词,我体会到这么多海鸥行动一致,似乎有谁在无声地指挥。
生:“站成了两行”“肃立不动”“白翼天使”写出了海鸥对老人的尊敬、爱戴,对老人的一片深情。(生朗读)
D: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师:这里两次用了“扑”这个词,为什么不用“飞”呢?
生:因为海鸥们意识到就要和老人永别了,所以希望能阻止我们拿走遗像,希望能再多看老人一眼,希望老人能多停留一会儿,哪怕是一张遗像。所以用“扑”比较好,更体现出海鸥们那种伤痛,那种无奈,那种急切、焦虑的心情。(学生朗读)
师:如果你就是白色旋涡中的一只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
(生自由想象说话,感悟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师:“盘旋”“旋涡”是什么意思?
生:“盘旋”是指环绕着飞的意思。
生:“旋涡”在字典中的意思是流体旋转时形成的螺旋形。在文中这个词让人感觉到一种速度,感觉到海鸥的多。
概括:师:这些感人至深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同学们,如果要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海鸥们对老人的深情,你会用上什么词呢?
预设:恋恋不舍、难舍难分、焦急万分、心如刀绞、欲哭无泪、肝肠寸断、深情厚谊……
师:这么多的海鸥快速扑来的景象是多么壮观、美丽啊!这么多的海鸥来送别老人,这场面是多么悲壮啊!一起读读这句话,读出美丽的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学生朗读)
3.文章18小节只有一个省略号,省略的会是什么呢?
你看这六个大大的圆点,其实这里包含着千言万语,
四、品重点句,感悟“情理之中”
1、同学们,假如当时你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冒出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海鸥会扑到老人的遗像前?为什么海鸥会为老人守灵?
其实在课文的第一部分有一个句子也是一个段就回答了这个问题,谁知道?出示这个句子,对,因为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所以海鸥才会有这些举动。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句子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用波浪线划下来,待会儿交流。
2、交流
(1)生:朋友告诉我跟海鸥相拌。
(2)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生合作读,师读老人的话,生读海鸥的话。(师变化语气来读。)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我觉得老人与海鸥很熟悉,只要老人撮嘴呼唤,海鸥就会立即飞来和老人做伴。
(3)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多么朴实的名字!然而透过这一个个朴实的名字,我们看到的是老人对海鸥的爱,他亲昵地呼唤着一只只海鸥,就象在呼唤着自己的儿女,也许老人并不会唱歌,可一声声对海鸥的呼唤,不就是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吗?)
生;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公主……从这儿看出老人与海鸥很熟悉,还给它们取了名字,说明老人与海鸥相处了很长的时间。
师: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自己的——生:子女;每一只海鸥都有自己的——生:名字。还有谁再读这句话,读出你的体会。
师:这哪是在叫啊,这分明是在呼唤,这分明是一首歌。在这首歌里你听出了什么?
生:喜爱。
生:老人看待海鸥就看待子女一样。
生:老人与海鸥亲密无间。
(4) 谈海鸥,眼睛生动。
(5)太阳偏西,眼睛里带着乞盼。
(在老人心里,海鸥就像是他的——生:儿女;在海鸥的心里,老人就是他的——生:父亲。老人和海鸥就像一家人。)
课文学到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老人与海鸥那种亲人般的情谊,现在,让你再来读读第13段,你想带着怎样的感受读呢?(真是十几年如一日,浓浓亲情暖人心。)
五、内化感受,运用语言
师: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就成了决别了。现在,这群海鸥——老人的儿女们只能伫立在老人的遗像前,默默回忆。让我们再一次来读读他们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配乐齐读)——
(同学们,在海鸥的心里一定牢牢地记住了这位——生:老人;在我们的心中也一定牢牢地记住了这一位——生:老人和这一群懂得感恩的——生:海鸥。)
六、拓展、再次走进老人,升华情感
在为老人举行的葬礼上,当我们抬着那幅遗像缓缓向灵堂走去时,我们的脑海中再一次浮现出了老人的形象:
出示:(引读)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是的,虽然他的背已经驼了,虽然他的布衣布包已经褪色,虽然连装鸟食的大塑料带也褪了色,甚至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他视同儿女的海鸥,但他那颗爱鸟护鸟的心,永远不会褪色,他与海鸥之间的深情也永远不会褪色!
七、总结
师:这便是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位老人。
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
老人走了,带着依恋,带着对海鸥深深的牵挂走了!
这样的一位老人,你又想对他说什么呢?他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
……
其实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只有人爱自然,自然也才会爱人,地球也才能永远充满爱,充满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