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看戏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检索资料,能积累反义词并举的短语和优美的段落。
2.借助非连续文本的构建,读懂课文,感受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观众的热情。
3.通过赏读,体会联想的表达作用,并能阅读同类作品。
第三段学段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积累,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而且本文取材于日常生活,学生对文意及行文结构的了解相对容易,但对文本所牵涉的语言形式及表现手法(联想)不是很显性。所以,在朗读中感受画面,体会联想的表达作用,并通过迁移训练和阅读推荐,引领学生去感悟、欣赏,提高阅读能力是本课着力点。
积累反义词并举的短语和优美的段落,体会联想的表达作用,并通过迁移训练和阅读推荐,引领学生去感悟、欣赏,提高阅读能力。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请同学们一起去——看戏。
随即(PPT) 出示课题—— 看戏 (读题)
师:戏演的是我们国家的国粹京剧,不过与往常不同的是作家叶君健以文字的方式把它呈现在了课文里。(板书课题及作者)
检查课前预学情况
1.听写词语
圆润 婀娜 深远 优雅
(1)请两个同学上台听写,其它同学听写在课堂学习单里。
( 圆润 ) 的歌喉 ( 婀娜 )优雅的身段
(深远)的回音 ( 优雅 )的水袖
(2)校对词语(错误的请马上在学习单上订正)
补充:知道这个水袖是什么东西?
PPT出示图片(舞台上演员为了表演需要,特意把袖子加长的部分)。
2.第二组,PPT出示,会连吗?
( 轻盈而矫健 ) 的步子
(辽远而又切近) 的声音
(柔和而又铿锵 ) 的声音
(一笑一颦) 的神情
补充:知道“颦”是一种什么神情?(皱眉)。它跟“东施效颦”的“颦”是同一个意思(皱眉)。大家发现吗?左的边这一组短语词语有什么特点。比如说:这“笑”跟“颦”,“轻盈”跟“矫健”,“辽远”跟“切近”,前后的词语意思刚刚好相反,是反义词构成的短语。反义词并举的短语运用,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色,来,通过我们的朗读把它记在脑子里。
3.再看看你们检索到的信息
(PPT出示)根据课文信息,完成表格填空。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主 角
戏 名
晚上8点
露天“劳动剧场”
观众和演员
穆桂英(梅兰芳)
《穆桂英挂帅》
总结:谁能把这些信息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预习,这样,课文的脉络就很清晰了。它既写了演员演戏,又写了观众看戏,那么这位女主角又是怎么演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课文,找到集中描写女主角唱戏的场面,画下来,读一读。(PPT出示)
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颤动,听起来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戏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从她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起一片深远的回音。
师:一共几句话(2句),PPT出示
师:第一句男同学读读,第二句女同学读。(适时评价)
师:.同学们,从字面上看第一句是写女主角的?PPT(歌喉),第二句是写女主角的?PPT(戏词)
师引读:她圆润的歌喉----- 生接:在夜空中颤动
师引读:听起来—— 生接: 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
师引读:这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的声音,来自于女主角——生接:圆润的歌喉。
师:此刻,面对这“辽远而又切近,柔和而又铿锵”有什么话想说?(学生交流,教师评价)
师总结:两个反义词并举的短语,一远一近,一柔一刚,远近交替,刚柔并济,把女主角精湛的演技和高超的水平体现的淋漓尽致。来,再读。
师引读:她圆润的歌喉 —— 生接读下面
师过渡:歌喉是如此的圆润,那么戏词呢?PPT出示(戏词)
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师:追问“这戏词像什么?”(珠子)
师:这我就纳闷了,按理说珠子是有形的,可这声音却是无形的,又看不到的?这两者怎么能联系到一块 呢?(这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戏词比作了珠子。)
师:(是的,这是一种比喻的修辞写法,更加说明了戏词的好听,美妙,以及女主角高超的演技。)
师:作者运用了巧妙绝伦的比喻,使无形的唱词变成有形,形象地写出了歌声的美妙动听。
师:其实,这比仅仅是比喻,还是一种联想的描写手法-----板书(联想)把这个词端端正正地写在课题旁边。
师:有了联想,这个描写就会更加形象、更加丰富、更加传神。
师:由戏词联想到珠子,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就为我们解开了这一谜底。(PPT)出示
嘈嘈大弦如急雨,切切小弦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引读:嘈嘈大弦—— 生接读 如急雨
师引读:切切小弦—— 生接读 如私语
师引读:嘈嘈切切错杂弹—— 生接读 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引讲:由浑厚铿锵的大弦声联想到 —— 生个别说 急雨
师追问:怎么样的雨叫急雨? 暴风骤雨式
师引讲:有悠扬细腻的小弦声联想到——生个别说 私语
师: 组个词:“喃喃细语,窃窃私语”
师引讲:当浑厚铿锵的大弦声和悠扬细腻的小弦声交相辉映的时候,就好像是
—— 一起说 : 大珠小珠落玉盘。
师:就好像是大珠子,小珠子叮叮咚咚,纷纷地掉到了玉盘里。,你看,多么形象,多么传神的联想。
师: 嘈嘈 ——男同学读,
师: 女同学接读,
师: 老师第三句
师: 集体第四句
师总结:同学们,这就叫“珠圆玉润”PPT出示
师:当我们有了这一层理解的时候,再来读读刚才的这段话,就会有不一样的感受。PPT出示戏词,一起读。(学生齐读)
师:联想继续,这戏词像珠子似的还有一连串的动作。找出四个动词?
预设:“滚”“滴”“溅”“落” PPT出示
师:大家发现吗?这四个动词在部件构成上有个共同点,
预设:都带有三点水,你能用手指比划一下四个连续动作的路径吗?
师:根据刚才的比划,你又有什么体会?
预设:
这四个动作一气呵成,很是连贯,带给我们的是动态的美
高低起伏,忽上忽下,抑扬顿挫,无形的唱词变得有形的动感美
(教师适时点评互和)
如果说白居易笔下的是大珠小珠落玉盘,那么叶君健笔下的则是大珠小珠落心里。
师: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把这种有形的动态美给表达出来,谁来
学生读2个
师:同学们,作者的联想还在继续,PPT出示:这一粒一粒的滚是从——
她的一笑一颦中
从她的优雅的“水袖”中
从她婀娜的身段中
师:同学们,联想就是这么神奇,通过联想,女主角珠圆玉润的唱词,与他的表情、手势、服饰、身段结合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作家叶君健真是匠心独具!
来,听上一段,看屏幕(播放影片1分钟)
师过渡:好一句“我一剑能挡百万兵”真不愧为女中豪杰,巾帼英雄。来,用我们的朗读代替她的唱词。她圆润的歌喉 起 学生齐读PPT出示 音乐伴奏
师:会背吗?我们一起试一试 PPT出示
师过渡:女主角的表演是如此的精彩,那么台下的观众呢?她们又是何如反应的?请同学们再次快速地浏览课文,把集中描写观众反应的这段话找出来。
师:组织反馈:好,找的是这第五自然段吗?PPT出示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感情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感情交融在了一起。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忽然又动荡起来了。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在这时候就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
师:请拿起笔,在这段话里,把观众看戏时情感变化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并选择其中的一处,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开始)
生:画句子,写批注,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提醒写一处批注)
师:组织反馈
师:这些句子都是观众看戏时的情感变化, 写了那一处的批注。谁来说说
生说批注,教师点评
师总结:千言万语,此时此刻,观众和女主角的情感融为一体,观众和戏融为一体,观众和整个剧场融为一体,可以说“人在戏中,戏在人中,人戏合一)PPT出示
师:来,老师读女主角的,同学们来读观众的。PPT出示
师生共读
师:假如你当时就在劳动剧场,你就是一名观众,我想你一定也会有许多联想。
学习单上有三处地方,请你结合提示要求,选一处,把你的联想写下来。当然你也可以都写。PPT出示
1.观众像着了魔似的,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提示:联想到神态描写的词语
2.潮在涨。 。没有谁能控制住它。——提示:联想到涨潮时的动态词语。
3.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立起来,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面前。 。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成了一个庞大的舞台。)——(提示:联想到舞台上那时那刻的情境)
师:组织反馈
第一句话:你联想到哪个神态词
预设:目瞪口呆 瞠目结舌 呆若木鸡 哑口无言、张口结舌、呆头呆脑
第二句话:你又联想到哪个涨潮时的动态词
漫天卷地 铺天盖地 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白浪翻滚 风号浪吼
惊涛拍岸 汹涌澎湃 惊涛骇浪 排山倒海 呼啸而来
补充:你还能联想到观潮这篇课文吗?这个句子叫“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 学生接说 齐头并进。
你还能联想到诗句:“漫漫平沙走白虹,”-----学生接说“瑶台失手玉杯空”
第三句:谁写了?(如果没写,请带回课外作业)
交流:观众和他打成一片,一起唱起来,跳起来。一起分享这场艺术盛宴。
师:总结这就叫“人在戏中,戏在人中,人戏合一”
师:过渡 :同学们,我们现在就在劳动剧场,就在享受了这场艺术盛宴。来,把加红的地方读成我们,起 (学生读)
师:戏将在我们的朗读声中落下帷幕了,和这场戏有得一比的还有一出,PPT点击出示——叫《明湖居听书》,它是清代末年的作品,今天没时间交流,不过先透露一点,那个唱书的叫王小玉,文中说:听了她的演唱,会使人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服服帖帖,36000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畅快至极。不仅如此,它还会使联想到雄伟的泰山景象,什么傲来峰,扇子崖,南天门一呼百应。我把它印在了你们的学习单上,课后请同学们好好地去赏读一翻。感受这神奇的联想。
师:同学们,女主角穆桂英的扮演着是谁?
(梅兰芳)
师追问:男的还是女的?(男的)PPT出示解说:这就是梅兰芳青年、中年、到老年的肖像画。
师:之前对他有所了解吗?
师:看段资料(PPT出示)
梅兰芳,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江苏人,出生于京剧世家,8岁就开始学戏,10岁登台,他用炉火纯青的演技,形成独具一格的梅派,位列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
师:梅兰芳的真名是梅澜,也叫梅畹华,梅兰芳是个艺名,我们为尊重敬仰这位伟大的人民艺术家,一直沿用梅兰芳这个名字。
师:PPT出示,美国著名戏剧评论家斯达克扬是这样评价梅兰芳的,读
最完美的艺术家,一位登峰造极的专家。他,就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
师:著名哲学家叶秀山是这样评价梅兰芳的,读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伟大的艺术家是这个民族的福分……我们拥有梅兰芳,那是我们的福分。”
师:让我永远记住这个伟大而又响亮的名字——梅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