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少年闰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段。
2.能通过品读课文、分析重点词句的方法概括出闰土的人物形象;运用联系时代背景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含义。
3.能根据闰土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的语言描述,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将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充分感受到鲁迅对闰土的喜爱及对闰土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先,从学习兴趣来看,《少年闰土》用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四件生动的乡野趣事,描绘了一个健康可爱、机敏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对生活在城市里,很少接触大自然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对闰土的喜爱之情,并以此带动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其次,从学习能力来看,六年级上学期的后半段,本班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学生,掌握了人物描写的概念和分类,并能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等细节描写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因此,品读词句,概括人物形象这一任务,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而通过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并描述出来,这种图文互文能力,是学生们比较薄弱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顺势引导,以读促写,以读练写。
1.能通过品读课文,分析重点词句的方法概括出闰土的人物形象;运用联系时代背景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的含义;
2.能根据闰土对海边拾贝、潮汛看鱼的语言描述,模仿第一段的写法,展开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并将想象的画面描述出来,充分感受鲁迅对闰土的喜爱及对闰土生活的向往之情。
1.师出示课题及插图,引导学生回顾四件小事,告知学习任务;
2.生倾听教师引导,并说出四件小事,明确学习任务。
1.生选择自己最向往的一件小事,有感情地朗读,并圈点勾划作标注,并作汇报交流;
2.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通过追问、“换一换”对比读的方式点拨、引导。
1.生找出看瓜刺猹的两处描写;
2.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感受两处描述的不同,并背诵第一段;
3.生以课文第一段为例,根据闰土的语言描述,展开想象,运用细节描写,改写海边拾贝、潮汛看鱼。
3.生交流分享练笔内容,师评价。
1.师激发学生对闰土的羡慕之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2.生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
1.师引导学生回顾四件小事及闰土的人物形象;
2.生配乐朗读文章最后一段;
3.教师以离别的伤感激发学生再次见面的渴望,从而激发学生阅读鲁迅小说《故乡》。
本次教学过程中,我觉得交互式电子白板对于课堂教学的改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白板的直观性有利于营造课堂情感氛围。
在本节课的备课过程中,使用notebook制作课件,处理文字、图片和声音,使课件更符合教学的需求。
在教学过程中,文字、插图的出示、音乐的播放、聚光灯功能的使用及局部覆盖四件小事的插图,制造“只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效果,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其次,白板的交互性有利于课堂的互动交流和生成。
圈点勾划作批注是小学高年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语文课文的重要方法。通过品读文中的四件小事,感受闰土的人物形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教师借助白板的批注功能,使师生的交流分享更加直观有效。利用触摸手写和笔迹识别等功能,板书学生对闰土人物形象的分析,满足了课堂生成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想象画面,以读带写”环节,新建页面,插入现场拍摄的学生习作,使用白板的分屏显示功能,将原文与学生的作文对比出示,利用书写功能进行点评,使习作讲评更加直观,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但页面的清晰度不够,也影响了展示效果,使学生不能充分的交流、讨论,批注功能没有充分利用。
第三,白板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直观、明晰。
在“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环节,使用了淡入覆盖、圈点勾划等功能突出重点,使学生能更直观形象地把握关键词句,如“深蓝、金黄、碧绿”等色彩及“支”、“看”“拉”等动词。
使用聚光灯功能,使学生能够根据插图背诵课文的第一段,为练笔环节学生完成文字与画面之间的转换做了铺垫。
使用了屏幕捕获工具将生成的内容保存,使课堂的回顾总结更加直观。利用屏幕捕获工具,将师生在“研读课文,把握人物”环节共同生成的批注拍摄保存,在“梳理全文,拓展延伸”环节出示,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回顾课堂内容,对闰土人物形象及所用描写手法、关键词句有整体的把握。
白板具备黑板教学生成性的特点和ppt课件的直观性特点,对本课的教学活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