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掌握了一些阅读的方法。我班学生思维较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课堂上能发表个人的见解。但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共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为让学生对本课理解有深度、情感有厚度恐,我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利用学生的已知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长文短教,懂得人应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海鸥飞翔视频,师生交流。
2.出示有关海鸥的诗句,师生合作共读。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欲作小诗还复嬾,海鸥与我两忘机。——陆游的《独坐》
隐几付天籁,阅人如海鸥。——黄庭坚《和答莘老见赠》
3.导入新课,指导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利用古诗引入,创设诗意的情境,让孩子们愉悦地进入课堂学习。)
二、读准字词,概括内容
1.大屏幕出示课文重点词语
大塑料袋 撮嘴呼唤 抑扬顿挫 亲昵说话
扇动翅膀 翻飞盘旋 肃立不动 白色旋涡
2.学生读词
3.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a学生看词想象画面。
b指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师板书:喂、别
c教师小结概括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文章思路。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以课文为载体,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教师出示词串,让学生由词想象画面,既实现了对词语的巩固,又巧妙地将全文的主要脉络梳理清楚,一举两得,独具匠心。)
过渡:这两个场景中,哪个场景更让你们意想不到?
三、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一)体验“意想不到”
1.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5—17自然段,找出描写海鸥举动的句子。
2.汇报自学所得,教师相机点拨。
a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b鸥群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c过了一会儿,一群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d当人们最后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3.启发谈话,引发质疑。
假如当时你就在翠湖边上,看到这样的情形,你的脑海里会冒出什么问题?
4.学生质疑。
为什么海鸥会扑到老人的遗像前?为什么海鸥会为老人守灵?
海鸥是动物啊,怎么会也象人一样呢?
过渡: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老人喂海鸥的场景,或许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由画面想象至问题悬念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自然地牵引到课后练习中提到的中心问题,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灵魂所在。)
(二) 感悟“情理之中”
1.聚焦老人喂海鸥场景。(文章第三自然段)出示段落内容,学生读书,圈画,批注感受。
段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拿起笔写下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从“饼干丁”“很小心地”“退开一步”等词语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引导反复通过回环朗读段落最后一句,感受“有声有色的乐谱”中人鸥真情。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抓住“有声有色的乐谱”一句,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真情。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等方法,逐层推进,联系“节奏”品味“动人的乐章”,最后用引读的快慢变化让学生真切地进入当时的情境。随着学生的动情朗读,老人与海鸥的浓浓亲情刻在了学生的心里。)
3.品读老人的外貌描写,感受老人的朴素及老人对海鸥的爱。
紧扣句中三个“褪色”,利用“褪”字形声字的特点,指导学生理解词意,体会作者写法,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设计意图:一句简单的外貌描写,用意却不简单,教师巧借字形特点,教给学生理解词意的方法,并深入探究,触及人物内心情感,对文章中心的理解也便水到渠成。)
4.链接课外资料,进一步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资有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平时宁可花上五、六个小时,徒步二十余里,赶去喂海鸥,也舍不得花一点儿钱坐公交车,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两毛钱一包的香烟。 四元五角一斤的饼干,老人却毫不吝惜买给海鸥,因为他知道,那是海鸥最喜欢的美食。
学生交流资料,进一步感受人物情感。
(设计意图:课外知识的有效链接,既丰富了课堂内容,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又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反复朗读,读中悟情。
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
(三) 回扣画面,品味“送别”
1.师生合作朗读海鸥送别老人的句子感受海鸥对老人的爱。
2.教师小结,借机释疑:这一切都是因为对彼此的爱。
四、情境话别,升华情感。
1.播放音乐,创设情境。
2.学生化身海鸥,与老人深情话别。
(设计意图:学生用心体验,用心表达,在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升华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主旨,领悟真谛,通过超越文本的读书让学生变得智慧、变得美丽。)
五、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出示翠湖边老人与海鸥的雕塑。
2.名言作结,引人深思。
齐读人类学家邓启耀的话:像海鸥老人这样的人,才可能学会包容, 学会和他人、和万物共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设计意在使学生们带着收获,带着思考,带着信心,走向新的课堂,开始新的探索。)
1.积累文中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原文《寂寞鸥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