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最后一头战象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感受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最后一头战象》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的一篇描写动物的小说。第 七组课文在感受动物的可爱、聪慧、善良的同时,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 动物之间的真挚感人的故事,会让我们的心灵受到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课文讲述的内容以及蕴含的情感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 学生可能会遇 到一些不理解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认 识了解事物。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到学习过程中,促成学生在知识上,能力上,思想上,情感上的生成和升华。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师:同学们,以前,你们学过有关大象的课文吗?你们看到过大象战斗的场面吗?一起来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西双版纳曾经有过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士兵。士兵骑象杀敌,战象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敌,一大群战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势不可当。)
(生齐读)。
师:这些大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很英勇。
生:很威风凛凛。
生:很威武。
师: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抗击日寇保卫家园的战斗中不幸全部中弹。人们在掩埋他们的时候,救活了一头身负重伤的战象,它叫嘎羧。他就是-------
生:最后一头战象。(齐读)
师:今天,让我们走进最后一头战象的故事,感受嘎羧的形象。
检验学生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日寇 香蕉 皮革 石碑
焦躁不安 漫不经心 久别重逢
横遭不幸 震耳欲聋 优哉游哉
泪光闪闪 久久凝望 炯炯有神
浴血搏杀 摩挲 扑喇喇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师:观察这两组红色的词语,你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组是描写嘎羧的神情。
生:我发现第二组都是描写嘎羧的动作。
师:一般这些词语我们都用在谁的身上?
生:用在人的身上。
师:用这些词描写嘎羧,说明嘎羧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情感。难怪,本文的作者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的情感。——沈石溪)
师: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的情感。通过课前的预习,你知道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的尽头做了哪几件事吗?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总结出来。
生:重披象鞍。(师板书:重披象鞍)
师:告别村民。(师板书:告别村民)
生:嘎羧缅怀往事。
生:我觉得缅怀战场更好一些。(师板书:缅怀战场)
生:第四件事,我认为是庄严归去。(师板书:庄严归去)
师总: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看板书,学生齐说:重披象鞍、告别村民、缅怀战场、庄严归去)
师: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学习篇幅比较长的课文时,可以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主要事件)
1、师过渡:象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在临死前能找到从未去过的祖宗留下的象冢,这也是课文向我们传递的另外一个信息,文中的嘎羧是怎样做的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来深入课文,出示今天的自学活动(一):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嘎羧对象鞍深厚感情的句子。
(学生阅读批注)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里?
生:我找到了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生:我从泪光闪闪这个词,体会到嘎羧对象鞍有深厚的感情。
生:我觉得久别重逢这个词 ,作者把嘎羧和象鞍比成一对久别重逢的朋友,由此可见嘎羧对象鞍有着深厚的友情。
师:看,多久没见这个老朋友了?
生:26年
师:很久很久,没见面,再见面这就叫久别重逢。
生:我觉得摩挲体现了嘎羧见到了象鞍就像见到分别26年的朋友,感觉十分珍爱……学生表达的不是很流畅老师帮忙说:你感觉到嘎羧对象鞍很有感情,非常激动,是不是?他关注了嘎羧的动作。
师:生活中,我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去做这样的动作?
生:看见自己最心爱的东西。
生:父母,老师对我们关心的时候。
师:是啊,在嘎羧的眼里,象鞍分明就是他的亲人,朋友。看到这幅象鞍,26年没见,应该怎样去读呢?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师:26年没见呀,9千多个日日夜夜,他一直都没有忘记,如今再次见到,谁再来试试(指导朗读)
2、师:嘎羧对象鞍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这到底是一件怎样的象鞍呢?
(课件出示: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硝烟、战尘和血液的奇特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二十六个春秋过去,象鞍已经破旧,仍显出凝重华贵;嘎羧披挂上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嘎羧看到象鞍上的弹洞,闻到混合着硝烟和血液的气味时它想起了-------
生1:它会想起当年披挂着它保卫家园与日寇打仗。
师:你体会的真好。
生2:想起当年浴血奋战
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生3:想起和它一起并肩作战 出生入死的朋友
生4:起来它当年在战场上浴血博杀的英勇.
师:想到这些,它能不激动,不流泪吗?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幕-------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齐读)
师:嘎羧不会说话,你们是怎么体会到他这种情感的呢?
生:从描写他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的。(板书:动作 神态)
师总:26个春秋,弹指一挥。而今,战火不在,血腥不在,但象鞍上记载着凝重的历史,记载着嘎羧的英勇;纷乱不在,年轻不在,但垂暮的英雄勃勃的雄心仍在!
3、师:过渡:26年过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它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没有忘记曾经浴血搏杀的战场,它是多么留恋过去的辉煌啊。于是,他来到了曾经的打洛江畔--------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内心情感的句子,用“——”划下来。
2、圈出描写嘎羧动作或神态的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它内心的想法,批注在旁边,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学生自由读14自然段。)
师:让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jiāo)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师:嘎羧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
着清波荡漾的江面,一定看到了——
生:一定看到了厮杀的场面,一定看到了八十头战象英勇杀敌的场面。
师:它看到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作战场面。
生:一定看到了和同伴们在一起拼命打击日寇,带着血腥味的战场。
师:然后,它踩着哗哗的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不禁想起了——
生: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用象蹄踩敌,用象鼻摔敌的场面。
生:想起了自己因为中弹倒地,村民们照顾它。
师:这是村民让它重生的地方。
生:还想起了当时战友们一个又一个倒地,江水被血染红了。
师:这块礁石是它的伤心地啊!
师: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它在大声呐喊——
生:它在大声呐喊,战友们,嘎羧想你们,我要和你们永远在一起!
生:战友们,嘎羧回来了,嘎羧来陪你们了,世上再没有战争了!
生:啊,战友们,我来了,我要和你们躺在一起。
生:再吼叫声里,我听出了对敌人的仇恨。
师:多么忠诚、善良的嘎羧啊!
师:同学们,打洛江畔的一战,让嘎羧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了------
生:最后一头战象。
师:(配乐)睹物思人,缅怀往事,它怎么能不激动?带上你们的体会,读出你的心情。(指导朗读)
师: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嘎羧带着 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之情, 带着对战友的怀念之情,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用尽自己全部的生命,为自己挖掘了一个墓坑,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生齐读)
1、师:哪一个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深深的打动了我。它并没有去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
师:还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生: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打动了我。因为他眼睛睁得老大,回想着原来的历史。
2、师:躺在坑里的嘎羧想说点什么,你不想说点什么吗?可以任选一个内容,在书上写一两句话。
(出示小练笔)
师:谁想说?
生:嘎羧想说,历史不能忘怀,多么希望世界是和平的。
师:希望自己永远都是最后一头战象。
生:同伴们,二十六年来,我天天都在想念你们,现在终于在一起了
生:对嘎梭说你不用伤心,不用难过,因为,你现在和你作战的同伴在一起,一点都不怕。…
师:嘎羧一定很 欣慰
生:嘎梭说——我虽然没有到象冢去,现在和同伴并肩作战的战友在一起,死而无憾。
生:你虽然永远的离开了我,但你为祖国作出的贡献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师:在你心里,它只是战象吗?
生:它更是一位---------英雄。(板书)
3、师总:嘎羧带着对同伴们的思念回到了百象冢。他用行动谱写着善良,诠释着忠诚。他没有回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回到了-----百象冢;他没有选择和自己的亲人在一起,而是选择了和-------同伴们在一起。
(音乐起)他走了,带着他的情谊走了,这一路,我们陪他走过来,也渐渐读懂了他的心。他忘不了------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忘不了------曾经并肩作战的同伴们!女生来读--------------
师:让我们永远名记者嘎羧,永远铭记着这最后一头战象!一起来读-----------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这头有情有义的嘎羧,文中还有许多感人的地方。下节课我们再细细的品味。
最后一头战象
重披战甲 抓
告别村寨 英雄 主要事件
缅怀战场 动作
庄严归去 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