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唯一的听众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 自主学习本课6个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描写老教授语言的句子。
3、抓住描写老教授的语言、神态的句子和“我”的心理、行动的句子,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唯一的听众》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我”是一位小提爱好者,因被家人指出拉琴十分刺耳而感到沮丧,故躲到树林中练习,却意外遇到了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在她的鼓励下,“我”重拾信心。后来“我”知道了这位老妇人并不是真的聋子,而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但她这个善意的谎言帮助一个自卑的“我”成才,赞扬了老教授对年轻一代的呵护。
六年级的学生已鲸具备了一定的课前预习能力。基本能在预习中读通课文,独立学习字词,运用已掌握的一些方法自主理解词语,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本文生字词不多,故事情节也比较简单,所以在读通课文这一方面不需要花时间。对如何通过朗读理解体会老人说的话,如何从老人的语言、神态来感悟老人语言背后美好的心灵,以及我受到的激励与震撼,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通过各方面的理解、分析和感悟来揣摩老人语言背后的美好心灵,体悟文章内涵。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
1.抓住老夫人语言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变化既其原因,体会人物的特点。
2.领悟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和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1、学会写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神圣、悠悠、庄重、仪式、抱歉、溜走、介意、追问、荒唐、声望、割舍、大吃一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掌握读懂课文的方法。
3、从老教授的言行感受她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抓住老夫人语言体会“我”在学习拉琴的过程中心理和行动的变化既其原因,体会人物的特点。
领悟本文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刻苦精神和关爱品质,使他们懂得帮助别人,学会关爱。
1.同学们,第三单元的课文如一首首心灵之歌,唱出了动听的爱的旋律。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第11课(点击课件,引读)——《唯一的听众》,来感受一段美好的真情。
2.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述了谁和谁之间的真情故事?
生:我知道课文讲述了“我”和音乐教授的真情故事。
3.这篇课文中有两段话对“我”作了截然不同的介绍,请你打开课本47页,快速浏览,找出这两个段落。
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第1自然段: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是个音乐白痴。)(板书:音乐白痴)
2.这一段中有一个词语集中体现了“我”是“音乐白痴”,你能找到这个词语吗?
预设A(1)我找到的词语是——“折磨”
(2)是什么在折磨人?(我拉的琴声)
(3)文中说我拉的琴声像“锯床腿”,想象锯床腿的声音,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刺耳、难听)
(4)如果说悠扬、委婉、余音绕梁的小夜曲能给人美的享受,那这锯床腿般的琴声给人什么感觉?(痛苦、发疯、煎熬、浑身起鸡皮疙瘩)
(5)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折磨”,而且还加了引号,这个引号起什么作用?(强调)
(6)文中用“折磨”一词把个“音乐白痴”表现得淋漓尽致。
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可就是这样一个音乐白痴,后来——出示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演奏小提琴曲。
2.就是这样一个音乐白痴后来成了——小提琴手(板书:小提琴手)
3.从(音乐白痴)到(小提琴手),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究竟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板书:破折号)生回答:音乐教授……
师:(是的,这位音乐教授,)就是“我”——唯一的听众。(板书箭头)
4.现在,看着老师的板书,谁能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师:怪不得,当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总是——
出示引读:……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1)抓“不由得”(点击课件,字体变红色)
A、你能给“不由得”换个词吗(不禁、情不自禁、自然而然、不知不觉、不由自主……)
B、师:我还会在哪些时刻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呢?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句式。
交流:当“我”()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C、(点击课件)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我都会不由得想起这位老人,这位唯一的听众,因为她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动,这些感动都藏在了这个省略号里(点击课件:凸显省略号)。这个省略号真是意味深长,所以这个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就是语意未尽。
(一)研读“我”的心理
1.引语:老人用她的真情感动着我,也改变了我,正如课文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说的这位老人让——
出示 :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齐读句子。理解“洋溢”(充满)
2.那么未见到老人之前,“我”的感觉是怎样的?刚见到老人时,我的感觉又是怎样的?
请细细品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关键词句。你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句式。
未见老人时,我感到( 沮丧、自卑),因为(我觉得自己似乎又把锯子带到了树林里)。
刚见到老人时,我感到( 尴尬、难为情),因为(我觉得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的和谐,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
(二)研读老人的语言
1.过渡:而后来,我的沮丧、难为情都一扫而光,我心里洋溢的是一种——(出示: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老人到底是用她的什么来打动我,带给我这种从未有过的感觉?(诗一般的语言)
(板书:诗一般的语言)
快速阅读课文第4-8段,找出描写老人语言的句子。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指名3位同学读)——课件出示句子。
2.这三次简简单单的话,在作者听来却如诗般美好,让我们用心读好这三句话。(齐读)
3、语言是人内心的外化,老人这诗一般的语言背后蕴含着什么?就让我们透过老人的语言,揣摩老人的心理活动,去感悟老人的真情。(课件)请你细细品读老人所说的三句话,圈圈印象最深的词,说说老人之所以说( ),是因为她想( ),体会老人当时的真情,也可以把老人的真情读出来。
课件同时出示:品读老人的语言,揣摩老人的心理,体会老人的真情。
圈一圈:印象最深的词语。
说一说:老人之所以说:( ),是因为她想:( )。
读一读:读出老人的真情。
预设A、“是我打扰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里坐一会儿。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出示语言一)
(1)生:老人说(她的耳朵聋了),是因为她想(看那个小伙子知道有人听他拉琴就要逃走,我得让他有勇气留下来,我如果说自己耳聋,那他有可能会留下来。)
师点评:这是老人真诚地挽留,用你的真诚来挽留一下好吗?(朗读)
(2)生:老人说(她的耳朵聋了),是因为她想(那个小伙子琴拉得确实不怎么样,可更糟糕的是他一点都没有自信,我要保护他的自尊心,就编个善意的谎言吧)。
师点拨:好一个善意的谎言,老人用善意的谎言保护了“我”的自尊,这是一种(真心的爱护)。(板书:爱护)这种爱护你还从哪些词语感受到?
(3)生:老人说(一定、非常好),是因为她想(我要让这个小伙子树立足够的信心)。
(4)生:老人说(一定、非常好),是因为她想(我要给他赞美,给他夸奖,给他鼓励,让他不再自卑)
师点拨:老人虽然听出了“我”拉得并不好,但她想帮“我”通过鼓励帮我树立信心(找(板书:鼓励)
(5)随机指导朗读:
师引:老人的爱护和鼓励就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那颗受尽嘲讽,失落而沮丧的心,让我们也学着老人来抚慰一下作者吧。(齐读)这种如阳光般温暖的鼓励还有吗?(再出示三句语言)
B、“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出示语言二)
(1)生:老人说(真不错),是因为她想:(我要不断地赞美他,这样他拉琴的兴致会越来越高。)
(2)生:老人说(谢谢你),是因为她想:(我要让小伙子知道他也是有价值的,他也能给别人带来享受)。
(3)师点拨:老人的鼓励就像一缕春风,吹开自信的花朵,你能把这缕春风吹倒作者心中去吗?(感情朗读)。
师引:老人的爱护,老人的鼓励让“我”心里洋溢着(引读)——一种从未……。
而老人更清楚练琴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老人更希望作者能坚持不懈地来练琴,所以她还怎样说?
c、“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出示语言三)
(1)生:老人说(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是因为她想(这孩子总感觉自己拉不好,没信心练下去,这样琴技怎会进步呢?我要鼓励他坚持练下去。)
(2)生:老人说(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是因为她想(如果我每天早晨都来当他的听众,他肯定会坚持练下去的。)
(3)按照我们平时的说法,这一句应该是(出示)——每天早晨,我能做你的听众吗?
(4)请你对比读一读,文中为什么要这样写,老人是为了强调什么?
(文中的句子把“每天早晨”放在句子末尾,老人希望我每天能坚持来拉琴,这也是老人对我的一种期盼。)(板书:期盼)
师小结:老人主动提出做听众,而且与“我”约定是每天早晨,让“我”心里洋溢着(引读)——一种从未……。
4.反复朗读:
老人就用这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文中的“我”(一次点击课件,出示句子引导)
当“我”发现林中有人准备溜走时,老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挽留“我”——
当“我”摇摇头表示拉不好琴时,老人用诗一般的语言鼓励“我”——
当“我”每天坚持到小树林去练琴时,老人用诗一般的语言给予“我”肯定——
5、师小结:有了老人每天的陪伴,每次的夸奖,因此,(引读)以后,每天早晨,我都到……
《课堂作业本》第 页,完成第4(1)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老教授的眼神感受她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善待他人的品质。
从老教授的眼神感受她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通过品读、感悟理解老教授的良苦用心。
过渡:如果说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是对“我”有声的鼓励,那么,每天清晨她作为“我”唯一的我听众时所流露出的平静的眼神更是对“我”无声的支持。快速浏览课文,动笔圈划出来有关的语句。(板书:眼神)
1、快速找出描写老人眼神的句子。(出示三个句子)
(1)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2)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3)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2、齐读,师:这三个句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语——板书:平静的。从相识的第一天起,老人一直平静地望着“我”拉琴。刚才我们透过语言揣摩老人的心理,感受到了老人对“我”的爱护,接下来让我们透过这平静的眼神再来揣摩老人的心理,体会这平静背后的不平静。
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妇人平静的神态背后,老人又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说一说老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再次阅读课文2-8自然段,思考老人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平静地望着我,她为什么要这样平静地望着“我”。
句式:当“我”( )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她可能在想:( )。
3、交流汇报。
(1)当 “我” (拉的琴声像锯木头一样)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因为她想:【虽然这个小伙子拉得并不好,但如果我此时脸上表现出厌恶的神情,他肯定会难为情,甚至逃走,我要让他留下来。】
师:这平静的眼神是老人对“我”的无声的爱护和挽留。
(2)当“我”(每天早晨都到小树林去练琴)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因为她想:(如果这孩子能坚持练琴,他一定会有出息;我要每天陪伴他练琴,给他持之以恒的动力)。
师:这平静的眼神是老人对“我”的无声的支持和肯定。
(3)当“我”(每天早晨面对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时,老人平静地望着我,因为她想:(这个孩子的琴技大有进步,我真为他高兴)。
教师点拨:这平静的眼神是老人对“我”的无声的激励和期盼。
过渡:让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受老人对我的关爱和鼓励
当我第一次在树林里拉琴时,看到(引读)“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著我
正是有了她的不断鼓励,我每天清晨都会到树林里演奏,(引读)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著我。”
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引读)“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著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好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也许她听到的演奏太多太多,但作为一名音乐家,能亲眼看到一名音乐学子的巨大进步,又怎么不感到欣慰,感到高兴哪!
也许她认为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似乎理所当然,可就是她这平静的眼神和诗一般的语言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在她的鼓励下,“我”心里(出示,引读)——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这究竟是什么感觉?(被人肯定后的快乐、满足感、自豪感、兴奋感,得到关爱、鼓励后的欣喜感)
后来我成功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面对鲜花、掌声,我不由自主的想起的却是……
生接着课文读完,“每天清晨我唯一的听众”。
让我们满怀感激之情的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出示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一)同学们,学到这里,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么样的老人呢?
(二)正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对我循循善诱。积极鼓励,真诚无私的帮助,才使我树立信心,刻苦练习,让我最终爱上了小提琴,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中央,演绎了自己精彩的人生。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请完成小练笔:(出示课件)
此时此刻,我想对老教授说:“ 。”
也想对小提琴手说:“ 。”更想对自己说:“ 。”
(三)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为什么以“唯一的听众”为题?
(四)同学们。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师衷心希望你们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多给予身边的人一份关爱,一份帮助,让爱的旋律伴随着我们,共同创造我们完美的人生吧!
1、把你读完课文后所获得的感悟写成一句格言。
2.推荐阅读《我看见了大海》、《平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