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面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正确认读 词语盘点中“读读记记”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进一步了解鲁迅先生,同时积累好词好句。
3.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正确领悟文章中的人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鲁迅先生对青年的关心和爱护。
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加之有了前两篇课文作为基础,对鲁迅先生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利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感悟文本,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由于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学生不容易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需要借助资料引导学生学习。
1.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感受鲁迅关怀青年的高尚品格。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的一篇回忆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他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回忆录,(齐读课题)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设计意图:从上节课入手,既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内容,又引出了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介绍作者
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你们知道这篇文章中是谁与谁的一次见面吗?
介绍作者:
《一面》这篇文章是作者阿累为纪念鲁迅先生而写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他曾经是一个普通的售票员,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新四军,解放后,曾任湖南大学校长。本文写于1936年10月,也就是鲁迅逝世的当月。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让学生对作者有了初步了解,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三、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读课文,想主要内容:
虽然仅仅是一次见面,却给作者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这篇课文到底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同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字音:
第一组:书脊 莽撞 虐待 窘相
第二组:憎恶 抚摩 似的
3.归纳主要内容:
词语读得很准确,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虽然只是匆匆的一面,但是我想鲁迅先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在书中空白处做批注。
自学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初步感知,了解课文内容,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奠定基础。】
四、集中反馈,品读文本
1.说一说鲁迅先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预设:(1)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句话是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板书:外貌),你能用一个字概况出鲁迅先生给你留下的印象吗?(板书:瘦)
(2)文中还有很多描写鲁迅先生瘦弱的句子,赶快找一找。
我向里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3)在这六次外貌描写中都写出了瘦,你们可以结合资料和课文说一说鲁迅为什么这么瘦吗?
你们还记得18课课文中女佣阿三的那句话吗?“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半夜三更地写文章……”
在外貌描写中还有哪些词语也能看出他的身体状况很糟糕?
正是因为他这样艰苦的工作,毁坏了自己的身体,他才会如此的瘦。
所以,当我远远的看见他的时候,(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国人。)
当鲁迅走近我的时候才看出,(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当我仔细地看他的脸的时候,依然是个一字(瘦)。
还有他那竹枝似的手,更让我感受到他的手——多瘦呀!
然而就是这双消瘦的像竹枝似的手却创造出许许多多鼓舞人心、激发人们斗志的优秀作品。(补充作品)
小说集: 呐 喊 彷 徨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 草 朝花夕拾
杂文集: 而已集 二心集 坟 华盖集 且介亭杂文
孩子们,看到这里鲁迅又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透过这一部部作品,我们仿佛看到鲁迅在灯下奋笔疾书的样子,我们仿佛看到他面对国民党的追捕,依然忘我工作的样子。
他虽然瘦却一点都不颓唐,反而精神很好,你们看(出示照片+外貌描写4),是什么在支撑着鲁迅先生?(是那种为了唤醒民众的斗志以及忘我工作的革命精神)
作者抓住鲁迅先生“瘦”这一特点进行描写,生动形象的刻画出鲁迅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刚毅、坚强的性格。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设计意图:抓住外貌描写,借助课外资料感悟人物的品格和精神,与精读课文相结合,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2. 文中除了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看看还有哪些描写,从这些描写中鲁迅先生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
慈爱、关心进步青年
“你要买这本书?”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进行那样诚恳的劝告。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本好。”
“一块钱你有没有?一块钱!”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这书本来是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1)从18课课文中,我们了解到鲁迅对哪些人的关爱呢?对家人、对底层的社会人员等的关爱。
(2)结合课前导读部分,体会鲁迅对青年的关爱。
(3)鲁迅为什么要用一块钱卖给阿累两本书呢?
《毁灭》《铁流》这两部小说都是描写的苏联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战斗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激励青年投身革命。鲁迅愿意把这些书送给进步青年,希望青年人多读书。
鲁迅就是一个这样处处关爱他人、为他人着想的人。
【设计意图:借助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与与课前导读相结合,感受人物形象。】
7.学习30、31自然段
与鲁迅先生的这这次偶遇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与鲁迅先生这一面之缘让我收获的仅仅是这两本书吗?还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请同学自由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谁来说一说,这一次见面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作者成为进步青年,在遭受敌人迫害的时候心里一直用鲁迅的精神鼓舞着自己。)所以作者最后说道:“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想这句话不仅仅是作者对自己说的,更是对千千万万进步青年呐喊出来的。所以,
当我饱受敌人的严刑拷打时,我大声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当我看到进步青年与敌人斗争时,我与进步青年共同呼喊:“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当我看到战友们与敌人殊死搏斗时,我与战友们大声呐喊:“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
正是那次鲁迅的热心帮助,使阿累深受感动,并永远铭刻在心头。成为进步青年,在饱受敌人折磨时,他始终用鲁迅先生的精神支撑着自己、鼓舞着自己。
【设计意图:借助最后一句话,体会鲁迅精神对作者及进步青年的影响。】
(六)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这篇课文使我们再次看到了鲁迅先生的另外一面——关心爱护青年,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催人奋进,影响了青年的一生,同时也再次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时隔四年,为纪念鲁迅,阿累于1936年10月写了这篇追忆性文章。文章以“一面”为题,意味深长,于细微处体系了鲁迅的伟大。
(七)课后作业:
1、练笔:从不同角度描写一个人物的外貌,以体现他(她)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要求100字以上)
2、阅读《倾听鸟语》中《父亲对我的教育》一文。
选作: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
七、板书设计:
19、一面
瘦 外貌 坚强
语言 关心
神态 慈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