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青山不老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能在读中思考、感悟。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其主动性,让他们自主阅读、理解;因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还不强,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最后读写结合,进行能力迁移。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一、出示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出示晋西北的文字资料学生了解。
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昔日是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15年后的今天,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同学们,想认识他吗 ?让我们跟着作家梁衡一起去认识这位老人吧!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事?
< >:第1自然段课文的句子。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这景色美吗?这比喻句把──比作──,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这是老人用了15年的心血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啊。)
指导朗读:我们该用怎样的心情读此段?(赞美,满腔的欣喜。)齐读。
师:是啊,这是一片美丽、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青山。这还是一片怎样的青山?
预设(2):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a.师:为什么你觉得这也是奇迹呢?
b.师:是的,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c.朗读指导:(男女生读)
d.引读:
师:参天的杨柳,绿色的波浪,如臂如股,劲挺山腰,这一切都是这位老人创造的奇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四、研读奇迹,了解故事。
1、师: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啊,那么这位老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课文2、3自然段,用波浪线画下来。
2、合作学习
3、交流(预设)
(一)大环境
生:读句子
1、师:你找到的是老人生活的大环境(板书:大环境),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它,你会用什么?——生:恶劣(板书:恶劣)
2、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这一段话,(课件出示)这段话中的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环境的恶劣?把它圈出来。
预设:干旱、霜冻、沙尘暴 、肆虐、盘踞之地、风吹沙起
3、师:(课件出示)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名读
4、交流:(师:谁来说说你此时的感受?)
5、师:是啊,这里可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死亡之地。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些词语——生齐读
师:如此恶劣的环境,难怪,县志载:(课件出示: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师: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二)小环境
1、师:谁再来说说,老人还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
师:这是老人所生活的小环境(板书:小环境)
师(引)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地方又有怎样辛酸的故事呢?
生:早出晚归
生:七位同伴五位过世
生:风雨同舟的老伴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师:可见老人的生活非常的——艰苦 板书:艰苦
师引:
面对五位老汉的离去,老人没有离开,依旧选择了——种树!;
面对老伴的过世,他也没有离开,还是选择了——种树!!
面对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接他去享清福,他选择的还是——种树!!!。
师:15年啊,青山披上了绿色,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和朋友,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老人没有离开,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是因为——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师:他不走,还会因为什么?
预设2: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评:是啊,在老人心中,树与土的关系是如此的亲密啊)
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课件出示句子)
预设3: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师:自由读读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理解 “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另一种东西”)
师: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
(与山川共存: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与日月同辉:就是和太阳月亮一起发出光茫。)
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在一起吗?能像日月一样永远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水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生:(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永垂不朽的精神。)
师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板书:无私奉献 造福人类
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生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师:是啊,就是这一股力量支撑着老人,让他执着的坚守着这一片土地,15年啊,生接读——他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师:此时此刻,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真正领悟到了──(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拓展延伸,再造奇迹。
1、 “青山不老,精神永存!”这位老人是晋西北的农民,他淳朴顽强、不善言表。他就是马永顺。(课件) 黑龙江省铁力市市政府在铁力林区前修建了马永顺纪念馆、马永顺林纪念碑,此时,如果你来到纪念碑前,心里肯定有许多话想对马爷爷说吧。
现在,请同学们来写我想对老人说的话。
2、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六、全堂总结
同学们,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地球对于我们也只有一个,热爱生命就要热爱地球,热爱家园。
板书设计:
16、青 山 不 老
大环境──恶劣
奇迹 无私奉献、造福人类
(老人) 小环境──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