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
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知识水平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学习时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
能力水平方面: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在本课学习中要继续巩固这一能力。
情感态度方面:抓住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引导孩子回忆自己与动物之间那些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在学习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并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爱护动物!
教学重点: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安排意图
一、出示导读,明确目标。
1、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大家快速读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学生汇报。
师:同学们已经抓住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就是体会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板书“体会情感”)
2、出示图片,看图说话。
师:课前我们已经看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现在,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板书。“老人、海鸥”。
师:是的,我也有同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幕呢?一位作家经过深入了解,为我们揭开了谜底。
就让我们走进21课老人与海鸥(补充板书)“与”
学生读单元导读,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学生交流看到图片的内容,老人的遗像,海鸥围着翻飞。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生齐读课题。
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出示老人的图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勾起学生对老人的好奇心。有疑则有思,可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探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词检测,梳理线索。
师:知道吗?词语也是有故事的,读了这两组词语,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师:同学们已经通过串联重要词语再现了文中的两个画面。(板书“喂、送”)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分别朗读两组词语。说说由词语想到的画面。(两个场景,老人喂海鸥和海鸥送老人。)
此环节重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并进行文章内容概括的练习。
三、回顾生前,指导提炼。
1、文中还描述了老人与海鸥怎样的相处画面?请同学们默读4到13自然段,将你感受到的画面,也试着用一、两个字概括一下。
2、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小标题:喂、唤、谈。(也可以用相近意思的词语。注意孩子的第一想法。)
3、现在,你能根据板书提示,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
学法小结:我们用串联关键词的方法梳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既清晰又明了。
学生读4至13自然段,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提炼。
学生试着说:讲了老人喂海鸥,唤海鸥,谈海鸥和海鸥送老人的感人故事。
勾画、批注要成为高段学生自学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笔,“不动笔不读书”,教师指导学生批注的学习方法,体现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
四、人鸥情深,品读感悟。
1、学习喂海鸥部分。
师: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老人喂海鸥的部分。
出示段落,请同学读,说感受,知道抓住重点词语,如“很小心地,放,退开,”“撮起嘴,呼唤,边走边放”等动词,体会老人对海鸥的爱护,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
如“你读出了自己感受到的节奏,大家能试着像他这样读一读吗?”
师: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老人和海鸥之间的节奏如此和谐默契,说明他们已经融入了对方的灵魂。
“我想问一下,老人放食,什么时候快?什么时候慢?”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语速和手势来朗读、体会。
师:多有意思啊,表面上看是海鸥依老人的节奏在起起落落,实际上是老人依海鸥的节奏在边走边放。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朗读句子)
是啊,老人的动作(板书“动作”)是那么娴熟,与海鸥之间的配合是那么默契、和谐,让我们合作朗读来再现这动人的情景吧。我读白色部分,大家读蓝色部分。(注意情感基调,说完话停顿一下给学生一个感受音乐和酝酿情绪的时间,起头要低沉、缓慢一点,慢慢往上扬。)
师:看,我们通过朗读,把画面再现,让现场的老师也仿佛看到那美好的一幕,这就是边读边想象画面的魅力。
教写生字,“谱”。
师:老人与海鸥为我们谱写了动人的乐章,而“谱”正是我们本课要学得生字,观察一下,这个字什么结构,你在书写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让学生说出这个字的结构,左窄右宽,笔画需要注意的地方。)
示范书写:真水无香,大爱无言,言字旁要写小一点。有了真爱,普通人也能谱写出美妙的乐章。就如老人日夜牵挂海鸥。
让我们把这有声有色的乐谱写在自己的心里,请在练习纸上工整地书写一个“谱”字。
学生书写。
师:正是因为老人与海鸥亲密无间,所以,当有一天,来的不是老人,而是他的照片时,才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出示句子,生读。
师:是啊,老人的音容笑貌对海鸥来说再熟悉不过,那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谁能用文中的语言描述一下?
2、学习描写老人外貌的部分。
生读句子,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说体会。如三个“褪色”。
针对这三个“褪色”,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问:为什么用褪色了还不换?不扔掉?)
师:问得好,这每一个“褪色”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出示补充资料)从这段资料中,你对老人又有怎样的认识,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说体会,如老人简朴,很穷,对海鸥很好)
师:是啊,老人爱海鸥胜过爱自己,同学们,谁会爱你胜过爱自己呢?(父母)是的,在老人眼里,海鸥就是他的子女,如果不是他对海鸥爱得至深至诚,就不会为海鸥付出那么多。现在,让我们展开想象,走进老人的内心,看看他与海鸥相处时,都经历了什么?师读填空,现在,拿起你的笔,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3、写话练习。播放背景音乐。
写好的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思所想吧。(同学回答,简单点评,同时相机板书“真实、具体”。)
师:同学们所写的,正是老人所想、所做的,正因为老人对海鸥的一言一行都充满了真情,所以,当看到老人的遗像时——(出示句子,背景音乐,生朗读)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时——(出示句子,生读。)
1、生读句子。交流感受。指导学生抓重点词语说感受。纸上书写一个字。
2、学生抓住“褪色”品读一个勤俭的、爱海鸥的老人形象。生读补充资料。交流感受。
3、出示写话片段,学生自由写话,交流。
老师激情的话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老人与海鸥相依相伴的情境中,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突出动词,体现文章的写作方法,创设情景,再次感受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相处的动人情景。读中体会,感受细节,通过人物外貌感受人物品质。
读写结合,通过写来练习人物外貌描写方法,同时进行文本拓展,体现老人对海鸥爱得至深至诚。
五、总结学法,升华情感。
(稍微停顿,给学生回味的时间)师:随着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从老人的动作、外貌看到了他对海鸥的爱,我们通过他的真实想法、具体做法看到了他与海鸥和谐相处的一幕,感受到人与动物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感。
回到主板书:瞧,老人与海鸥相处的一个个画面,多么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为我们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优美乐章。(补充完板书,画音符、海鸥。)让我们沉浸在这样的乐章中,久久回味。
出示图片,师:看,照片中的老人,依然背着那个蓝布包,撮着嘴,好像还在深情地呼唤飞翔的海鸥,在这一声声的呼唤中,我们仿佛也看见了他对海鸥的依依不舍。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其他部分,品味其中的情感。
让学生懂得语文课不仅仅是品味文中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如何体现情感的方法。
六、作业设计:
1、写一段自己与动物之间的趣事,用上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
2、阅读邓启耀的原文《寂寞鸥灵》。
3、把老人与海鸥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完成。
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作业,使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