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8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4、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他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贝多芬感情变化的原因,因为它关系到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激情来自何处。
介绍贝多芬。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贝多芬为兄妹俩谈了几次琴?
3、文章中从哪到哪是描写弹第一首曲子的?从哪到哪是描写弹第二首曲子的?
1、第一次弹琴是为什么?
2、分角色读兄妹俩的对话。(第3自然段)
3、课件出示句子。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齐读句子,你读出了什么?(①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②她对自己说的那句话感到不安和后悔。③感受到盲姑娘的善解人意,让我们感受到淡淡的凄楚和酸涩,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盲姑娘那种被生活所迫,而强压住内心的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4、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是第几次弹琴?
5、为什么贝多芬还要第二次为盲姑娘弹琴呢?
6、课件出示句子。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多纯熟”,是说弹奏的技能熟练;“多深”是说把曲子里的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了。句子中的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在附近旅行演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正因为遇到了知音,贝多芬才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支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顿时而生。)
7、贝多芬在什么环境下第二次弹琴?
8、课件出示句子。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按起了琴键。
9、“清幽”是什么意思?清幽的月光给人什么感觉?面对这样的景色,贝多芬会想些什么?
10、自由读第9自然段,划出联想的部分。
11、皮鞋匠的联想为我们展示了几幅画面?
第一幅:音乐怎样?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应怎么读?(音乐清幽、舒缓。)
第二幅:音乐怎样?该怎样读?(随着景色的变化,音乐气势逐渐增强,曲调出现了波折。)
第三幅:(出示句子、画面、音乐)音乐给你什么感受,怎么读?(强音乐骤然响起,音乐高昂激越,节奏越来越快。)多么美丽的画面,多么丰富的联想,里面舒缓,时而明快,时而悠扬,时而激烈。清晰、梦幻的境界,优美和谐的曲调,让我们不得不叹服贝多芬高超的技艺。
12、听《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13、音乐不公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美美地读这一段,一起感受贝多芬的魅力。
14、除了这一段能反映贝多芬琴技高超,还从哪里看出?(陶醉)
15、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月光曲》是即兴创作的。
1、围绕《月光曲》得名的原因展开讨论。
(无论是平静的大海,还是波涛汹涌的大海,都有月光照耀,这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又是多么宽阔自由的天地呀!)
2、作为一个音乐家,贝多芬为穷兄妹弹琴,说明什么?
(同情、热爱穷苦人民。)
出示贝多芬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作业:想象贝多芬离开后兄妹俩的对话,续写课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