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有的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感情地朗诵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这种用法的好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本文是本组课文的最后一篇课文。之前,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已经对鲁迅有了初步的了解,也阅读了不少关于鲁迅的文章。因此,学习本首诗歌时有一定的情感积淀。但是,用诗歌的形式纪念鲁迅,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感情朗读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诗歌对比的表达形式的领会,也有一定的难度。
1.品味诗人听到胜利喜讯后狂喜的原因。
2.体会诗歌的爱国爱民情怀,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一、导入
1.复习旧知
前面我么已经学习了第五单元“初识鲁迅”的三篇课文,通过学习,你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2.背景导入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身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活动一:简介背景,了解诗人
臧克家一生有80年的创作历程,时间之长,成果之富,无人可比,堪称我国现当代的“诗坛泰斗”。2000年1月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建国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有的人》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篇。
活动二:范读诗歌,感悟读法
1.抽生读诗歌,对学生的朗读,老师暂时不作任何评判。
2.播放课件。听轻重,听情感,听节奏。
3.教师引导学生回答: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活动三:对比品读,体验情感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写了虽生犹死,虽死犹生的两类人。
生汇报出几种态度:批判,赞扬,热爱。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充分激发学生情感。
2.对待不同的人,势必会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表情和不同的语气。请同学们两两对读,一人一句,让我从你们的表情中看看谁最能读出臧克家的心声。
3.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我们就来看看,是哪些句子对“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作出了完整的回答?
4.同学们读得真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我们更——痛恨,蔑视,憎恶。。。。。。
1.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课外阅读鲁迅的作品《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