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篇文言文只有5句话,77字,古今字义差别不大,较容易理解,学生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已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文言文的阅读体验还是太少。因此,课前我让学生先预习课文。课中主要侧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让学生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1、重点:通过朗读、补白等多种形式学习课文,熟读成诵,以读带悟,以悟带写。
2、难点: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
(一)出示“伯牙鼓琴图”,配乐。揭题,指导“弦”字的读音。
(二)齐读课题,理解课题的意思。
(三)质疑导入: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
(一)借助拼音和注释,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凭借注释理解词语并读出感情。
(三)把两个词语放进句子中,根据自己的理解注意停顿。
(四)指名读。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节奏。
(五)齐读。引导学生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一)同桌合作交流、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二)指名说意思,师相机指导。
(三)多角度、多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1.齐读课文。
2.师生合作读,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
3. 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4. 指两名学生分角色朗读。
5.男女生分角色读。
6.由扶到放,指导背诵。
(一)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还原课文,学生练说。
1、指名说说课文的大意。相机小结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古文的方法。
2、鼓励学生再次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讲这个故事。
(二)语言表达训练: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体会知音,指导学生体会知音相遇的快乐。
1、分角色读二、三句,做好仿写铺垫。
2、展开想象,仿照课文二、三句的句式说句子。
(三)拓展课文,再次引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明白“所念”、“必得”的意思。
(四)小练笔: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纸上用几句话写下了。
(五)引出最后一句话,深悟知音离世之悲,反复咏叹:“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一句。
1、口头表达训练:假如你就是苦苦等待知音的伯牙,面对子期冰冷的墓碑,你会说些什么?
2、解决问题:现在你知道伯牙为什么要绝弦了吗?
3、深情朗读。
(一)浏览资料袋,感受知音文化的代代相传。
(二)播放《高山流水》乐曲,诵读全文。
(一)背诵课文。
(二)收集体现知音的诗文或名言名句。
(三)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让更多的人把“知音”的典故传诵下去。
附:板书设计
25、伯牙绝弦
伯牙 琴弦绝 钟子期
善鼓 善听
所念 (古琴简笔画) 必得
知音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