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意。
课题<<伯牙绝弦>>
课型:新 授
课时:1
教材版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吉林省汪清县第一实验小学许秀丽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重点: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理解“知音”的真意。
关键:理解词句的意思,读出自己的感悟,感受朋友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体会文言文所表达出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环节: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流传千古,有关友情的凄美的文言文。
新授:
读题、破题
1、绝字的意思
2、课题的意思
3、正音
生:借助注释理解“绝”字,读课题,题解。学生在书中标注。
(设计意图:正音,读准课题。学习方法指导,为学生今后学习古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师指导难读句子: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语气词“哉、兮”朗读指导。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
3、同桌间练读全文。
4、读全文
(设计意图:明确读是学文言文最有效的方法,按照读准—读通——读出韵味的步骤,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真正做到读得正确、扎实,在读中发展能力。学习朗读文言文方法,为学生理解内容做铺垫。引导学生积累学文言文的方法——查工具书。理解“谓”的意思,以词句的理解提升朗读的质量。)
(三) 读懂课文
1、小组合作学习,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生:
合作完成学习题卡汇报难理解的词句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交流,在合作中释疑,并梳理共性问题,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理解重点词语,突破译文的难点,渗透译文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梳理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品读课文
1、找出人物,设疑激趣,学生介绍。
2、理解“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3、理解“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对比理解“善”字,引出一词多义。
指导朗读,创设情境男女生比赛朗读。
4、播放音乐,创设情境,体会知音相遇的狂喜与激动心情。感情朗读。
5、仿说句式 。
6、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念”与“志”义同字不同 ,学法指导。
7、拓展想象知音相遇的心情,美读句子,读中再悟知音。
8、理解结尾句,配乐指导: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感受失去知音悲痛欲绝。
创设情境示范读,指导朗读
播放音乐《高山流水》旋律,
齐读或试背这个历久弥新的故事。(课件)
(设计意图:
渗透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补充的古文的阅读方法。引出“一词多义”,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音乐渲染,渗透“泰山”、“江河”的文化意味,拓展积累古诗名句,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乐读,爱学。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又是口语表现力和本节朗读技巧、合作创新的综合体现。在关注文本“写了什么”的同时,更关注“怎样写的”。进一步梳理学文言文的方法——义同字不同的现象,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业:
1、背诵课文。
2、搜集表现朋友之间纯真友谊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
3、推荐阅读《警世通言》。
4、“伯牙摔琴谢知音”褒贬不一,你如何看待,筹备辩论材料,做到有理有据。
(设计意图: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运用语言、发展语言,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把书本的语言内华为学生鲜活的语言,终生受用。在背诵中进一步培养语感,同时达到积累的目的。回归整体。由课内到课外,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板书设计:
伯牙绝弦
知音
俞伯牙 —————————— 钟子期
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