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词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见真挚的友情。
《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1.大家喜欢音乐吗?你能听懂优美的旋律所表现出来的情景吗?如表现巍峨的高山,表现潺潺流水……有一个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是交朋结友的千古楷模,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进一步了解文言文,喜欢文言文。
2.学习第25课《伯牙绝弦》(师板书)
学生齐读课题。
理解文章题目:“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绝弦”意味什么,向世人宣告什么?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
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
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
4.师范读,齐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
指导:峨峨兮 / 若 / 泰山 洋洋兮 / 若 / 江河 伯牙谓 / 世 / 再无知音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通过平时学习古诗知道学古文不能生搬硬套,要学会用自己的话读懂课文的意思)
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
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
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钟子期互为知音?(在生与生的交流中,教师作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意思,并继续强化、总结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学生按注释理解。
从文中何处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用笔划出来。并解释四个“善”字的不同用法。
引导理解知音: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心心相印的知音啊。
5.再读句子,体会子期发自内心的赞叹,伯牙遇到知音时欣喜若狂的心情。
师: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指导读钟子期赞叹的语句,生评价。
6.既然说伯牙善鼓琴,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引导学生想象: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等。(课件出示词组)
7. 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拓展和运用: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透过伯牙的琴声,你感受到那徐徐的清风了吗?于是你怎么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透过伯牙的琴声,你看见那皎皎的明月了吗?你将如何赞叹?(“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指导朗读)
过渡:高山也罢,流水也罢,无论伯牙心里想着什么,只要弹奏出来,子期都能听懂,准确地道出伯牙的心意,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1.师: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如此理解自己心意的朋友,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感情诵读2-4句。
2.师介绍故事背景:
伯牙是当时楚国著名的宫廷乐师,名满天下,耳边不缺少赞美之声。可当别人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他感到了孤独与寂寞。他在心中无数次地呼唤,呼唤能真正听懂他琴声的人呀!终于有一年春天,伯牙独自来到江边用琴声排遣心中的苦闷,却万万没想到,钟子期,一个山野樵夫竟识透了自己每一个音符。 两人相见恨晚,彻夜长谈,约定来年再相会。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伯牙悲痛欲绝,放声大哭,哭声惊动了周围的百姓。伯牙拨动琴弦,千言万语化作琴声从指端倾泻而出。那些看者,听琴声铿锵,鼓掌大笑而散。伯牙更加悲痛,他大声吟道: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吟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学生感情朗读。
3.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你如何理解伯牙当时的心情?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
出示诗歌学生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
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播放乐曲《高山流水》,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1.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2.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