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伯牙绝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3.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1.已有学习基础。这是学生续学习《杨氏之子》后,第二次接触文言文,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接触了不少古诗,其间对一些字义有所了解。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大部分学生能大体读懂课文的意思。
2.情感认知基础。学生学习过描写送别朋友的诗句,本课内容会触动他们的情感,被故事的内容所感动。学生读文后大体了解钟子期知道伯牙琴技高超。对绝弦背后深刻的含义不理解。
3.预计学习困难。
(1)朗读文言文。在对话部分和最后一句话的停顿比较难读好,不注意停顿,无法读出古文的韵味,需要教师的指导,范读。
(2)理解句子意思。比较难的词句是:善哉,峨哦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所念,必得之。
(3)理解课文内容: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谢知音?学生难以理解。
教学重点: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活动:
1、课件出示图片,播放《高山流水》乐曲。
2、板书课题,指名说课题意思,引导理解“绝弦”意思。
学生活动:
1、欣赏音乐
2、读课题,说课题意思。
媒体运用意图:课件出示古琴的图片,播放《高山流水》乐曲。帮助学生认识古琴,初步感知古琴的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初读课文,提出读书要求:自由地大声读课文两到三遍,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做到正确通顺。
2、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3、组织全班齐读1遍。
学生活动:
1、自由地大声读课文两到三遍,难读的词句多读几遍。
2、个别读。评议。
3、全班齐读全文。
媒体运用意图:课件出示朗读要求,使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
教师活动:
1、梳理课前质疑。梳理学生课前预习时发表在网络论坛的问题。
预计:(1)翻译课文句子方面,有两处对话,(2)理解内容,为什么要摔琴谢知音。
2. 提出学习要求:结合注释,学生尝试翻译课文。
3、点拨解疑知琴音。
(1)引导理解四个“善”字意思。
指名说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句子的意思。
(2)启发想象,听到了伯牙的琴声,子期会怎么感叹呢?(啊!好啊!妙啊!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引导学生适当补充词句,翻译时做到完整准确。
(3)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引导。播放泰山的视频,介绍泰山,海拔1545米,是五岳之尊,是古代高山代表。引导读出气势。再指名读,齐读。
(4)指名学生尝试翻译“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朗读。观看图片,指导朗读。
(5)引读。师生连接读。
(6)过渡小结,体会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善听。
(4)指名学生尝试翻译“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朗读。观看图片,指导朗读。
(5)引读。师生连接读。体会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善听。
4、点拨解疑悟知音。
(1)伯牙善鼓琴,用琴声鼓出山之巍峨、水之浩瀚,真是琴技高超呀!伯牙除了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外,他的心里还想到了哪些呢?
(2)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明月!”
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春雨!”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3)引读。出示句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说说句子意思。
重点理解“之”字所指的意思。
(4)引导想象。伯牙心有所想,心有所念,而钟子期听伯牙的琴声,就知道伯牙心里所想的内容。想象伯牙最想对子期说什么?指名说。
(5)学生阅读补充材料。
(6.)小结。伯牙和钟子期两人心心相印,心领神会,心有灵犀。钟子期听伯牙的琴声,就知内心,更知志向,知胸怀,他们两人就是──知音。教师板书:知音。
学生活动:
1.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尝试翻译课文。
2. 说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这个句子的意思。
重点是把这两个句子翻译准确:“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3. 练习朗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4.体会伯牙琴技高超,钟子期善听。
5.想象伯牙心里还念的内容,补充句子。有感情朗读句子。
6. 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个句子意思。
7. 想象伯牙认识钟子期后的激动和欣喜,想象伯牙最想对子期说的话。
媒体运用意图:
1.结合学生的朗读适时播放泰山、江河的视频,用形象的画面,帮助理解内容,读得有感情。理解句子意思,引导学生经历了听乐曲、想象画面,还原事物,表达钟子期的视觉这样的过程,将图、音、文相对照,把学生的观察、说话、感知、朗读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知音的内涵,又有意识渗透本组教材对培养学生感受艺术魅力的要求。
2.利用课件补充有关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跨越时空,进一步体会“知音”内涵。
教师活动:
1、理解句子意思。
教师语言描述。两人相约明年中秋再相会,第二年,当伯牙满怀希望地来到相约地点,万万没想到子期因为病不幸去世了,等待他的是子期冰冷的墓碑,他多想鼓琴给昔日知音。
2、出示句子,学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指名读,说意思。
3.聆听乐曲,想象心情。他在坟前再为钟子期鼓一段,让我们静静聆听。播放《伯牙掉子期》。此时,加入你是伯牙,你最相对钟子期说些什么?指名说话。再读最后一句。引读前文句子。
学生活动:
听乐曲《伯牙掉子期》想象伯牙失去知音后的遗憾,悲痛、惋惜等情感。
媒体使用意图:课件播放伤感的古琴曲,营造伤感的氛围,引导入情入境,感受伯牙失知音后的心情。
教师活动:
1、再解题目,教师总结。伯牙绝弦,断绝的仅仅是琴弦吗?还断绝什么?(前程,希望,财富、幸福……)伯牙摔琴谢知音,道是无琴却有情!
2、配乐背诵全文。
学生活动:
1、学生思考回答,进一步理解绝弦的意思。
2、练习背诵全文。
媒体使用意图: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感受音乐魅力,领悟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情深。
1、完成配套练习。2、指导阅读相关文章。3.继续背诵课文。
25 伯牙绝弦
伯牙 (鼓) 志 念
知音
子期 (听) 必 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