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月光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静、入场券、蜡烛、纯熟、琴键”等词语。背诵课文的8、9、10三个自然段。
2、理清课文线索,抓住贝多芬的感情变化,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在读写结合训练中,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
3、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对文中传说故事的内容,孩子们并不难理解。即从文字到内容的理解不会构成认知上的障碍。但是,这个年龄的孩子对文字的鉴赏力还不强,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领悟到文中语言之美。
通过多读,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感悟贝多芬的情感变化。理解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创作的激情来自何处。
一、课件出示,引入课题
1、课件出示,营造氛围
师深情朗诵:同学们,音乐能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可以放松紧张的心情,可以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结识朋友,《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千古流传。
今天,我们将认识世界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了解一个有关他的故事。(出示画像和他的名言)贝多芬有句名言:“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1)今天我们就走进26课,了解他最有名的曲子《月光曲》的故事。齐读课题——26《月光曲》
(2)关于《月光曲》的创作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让我们走进26课,去了解这个传说吧。
二、回顾课文,了解内容
昨天我们初学了课文,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谈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熟读课文,领悟感情
(一)自由读课文,讨论问题:
师:同学们能抓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好。现在我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再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看谁最会读书。
(多媒体出示问题)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2、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要再弹一曲?
3、他再弹的曲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4、他再弹一曲后,是怎么做的?
(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二)交流学习,领悟感情
师:下面老师想看看同学们读书的情况,看谁最棒?你能回答哪一个问题,依照问题的顺序积极发言。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一首曲子给盲姑娘听?
生:贝多芬在一小镇上散步时听到了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还听到了兄妹俩的谈话。
师:你能给大家读读兄妹俩的谈话吗?
(生读,师课件出示)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兄妹俩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你从哪里看出来?
出示重点词语“太贵”、“太穷”、“别难过”、“随便说说”,让我们体会到妹妹热爱音乐、善解人意,兄妹间的手足情深。
抽再读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体会感情。
贝多芬想: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这是多么值得人( )的兄妹啊!
(板书:同情)
于是,他走进茅屋,为盲姑娘弹起了曲子。
2、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琴后,有什么反应?你能找出文中盲姑娘说的话,读给大家听听吗?
(生读句子,师课件出示)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①、盲姑娘的心情怎样,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入了神、激动)
②、师问:盲姑娘为什么能猜出弹琴的是贝多芬?出示重点词语“多纯熟”、“多深”。(盲姑娘懂音乐,从弹奏技巧熟练和弹奏曲子表达的感情猜出)
3、听到盲姑娘的话,贝多芬的内心有什么想法?
一个双目失明的盲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真是知音啊!他乡遇知音,贝多芬多么激动啊,(板书:激动)他想要为姑娘再弹一曲,于是创作激情油然而生。。
这时,四周静悄悄的,乡村的夜晚多么美,那是怎样一幅画面呢?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用朗读来描述一下这美丽的夜景。
4、学习第8自然段。
①抽生读第8自然段,同学们思考: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当时的环境?(清幽)
②作者看到月光想到什么?(银纱)这清幽的月光笼罩着大地,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他乡遇知音的激动心情难以抑制,月光下的穷兄妹俩心地是那么善良、纯洁,于是贝多芬借着月光,按起了琴键……到底贝多芬弹的是什么曲子呢,请同学们欣赏音乐《月光曲》。
听了音乐,你能回答第3个问题吗?
5、贝多芬再弹的曲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①女生读课文9自然段,体会句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A、自由读课文,用“ ”找出具体表现音乐内容的句子。(师放音乐,生勾画句子)
B、谁能有感情地读自己找的句子?(课件出示画波浪线的句子)
师问:这些描写的事物是现实生活中有的吗?这就是由写实产生的联想。
C、下面,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欣赏画面,想一想有什么变化吗?(师播放动画)
D、我们看到了几幅画面?(生答,师出示分组画面)
生归纳: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风卷巨浪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这些画面有变化吗?音乐有变化吗?我们的朗读应该随着音乐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师边播放音乐片断,边请学生说音乐的变化,边指导朗读:舒缓——快速——激昂
D、让我们随着音乐的变化,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这一段。(生全体深情朗读第9自然段)
E、听到这美好的音乐,兄妹俩有什么反应?找出一个词语。
师出示“陶醉”,理解意思:
师问:“陶醉”是什么意思?谁陶醉了?使兄妹俩陶醉的是什么呢?谁能把陶醉在文中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兄妹俩被琴声吸引,完全沉浸在美妙乐曲的意境中,如醉如痴。)
F、贝多芬这时候心情怎样?(板书:兴奋)
他怎么做的?(板书:写曲)
4、记下乐谱。
穷兄妹俩醉了,久久沉醉在动人的乐曲中,而贝多芬更是万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由此就成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
四、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一首中国名曲《苗岭的早晨》,你能展开想象,写一写你从音乐中想到了什么样的情景吗?
清晨,薄雾笼罩着茂密的树林,草地上开满了各色的小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还掺杂着淡淡的花香。东方越来越亮,终于,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梢,洒在一只百灵鸟身上。它睁开惺忪的睡眼,抖抖绸缎般的羽毛,展翅飞上了枝头,开始了第一声啼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转瞬间,树叶上的一只大青虫,成了它的美餐。百灵鸟清了清嗓子,伴着早晨清新的空气,美美地歌唱起来。你听,叽、啾,叽、啾。沉睡的伙伴被婉转的歌声唤醒,它们有的使劲拍打翅膀,有的蹲在窝里应和,还有的飞上枝头鸣叫。于是,越来越多的歌手加入了这场大合唱。喜鹊从一个枝头跳上另一个更高的枝头,喳喳地播报早间喜讯。黄鹂竞相展示自己甜甜的歌喉。鸟儿们边唱边飞,又开始了特技表演,俯冲、翻飞、盘旋、列队……树林成了快乐的海洋。
题单内容:
欣赏音乐《苗岭的早晨》,展开联想,把想到的写下来。
清晨,薄雾笼罩着茂密的树林,草地上开满了各色的小花,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气息。东方越来越亮,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树梢,洒在大地上,我仿佛
五、升华感情,结束本课
同学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吧!让我们齐读两位音乐家的格言吧。
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德)贝多芬
在真正的音乐中,充满了一千种心灵的感受,比言词更好得多。
——(德)门德尔松
[板书设计]
26 月光曲
听 琴 同 情
贝多芬 弹 曲 激 动 热爱大众
写 曲 兴 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