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本课设计本着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读写并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语。培养学生抓重点词、结合上下文、结合语境等阅读的技能方法;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逐层深入地、有感情地品读课文,运用所领悟的表达方式进行小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画面,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如亲人一般的感情,营造学生的博爱情怀。
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图片、课件
在这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师:同学们,在昆明翠湖畔有这么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电视台对它做了报道,它也被编入了小学语文教科书,这堂课让我们共同去感悟这个故事,它就是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设计意图:这样引入的目的,一是渲染情感氛围,二是奠定了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基调。
(一)海鸥送别老人
1、让学生看大屏幕,并让学生记住这个画面,然后再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描写了这个画面,再把这些片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画出作者描写海鸥的句子。
2、交流
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从这句话中你感悟到海鸥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从海鸥的连声鸣叫声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感悟海鸥对老人的爱,从它们的翻飞、鸣叫中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担心……)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抓关键词体会海鸥把自己当成老人的亲人、儿女,海鸥们似乎已经知道老人离它们而去,它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内心对老人的爱,对老人的敬仰……)
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从重点词中感悟海鸥们面对亲人的离去,悲伤至极,如同老人的亲人般,拼命地想留住老人……)
(二)老人相伴海鸥
1、海鸥为什么会对老人有如此深厚的情感,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平时是怎样与海鸥相处的,让我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的前一部分,找出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
2、交流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感悟老人生活简朴)接着出示有关老人的补充说明。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反复品读,体味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和谐、默契)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从老人生动的眼神里我们读到了什么?爱、关爱……引导学生读这句话的后一段,感悟老人对海鸥的无限挂念,无限关爱)老人对海鸥的无限挂念,无限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从老人企盼的眼神里,你又感悟到了什么?想与海鸥永远相伴)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老师将此句改编成三个排比句(十多年了,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无论老人是忙碌的还是清闲的,无论老人是生病的还是健康的)进行引读,学生接读。通过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感悟老人对海鸥的一往情深) 人对海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中,我对教材做了一个整合,把事情的结果---海鸥送别老人放在课堂的前部分教学,把事情的起因---老人相伴海鸥放在后部分教学,这样更能体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挚情感,让学生真正揣摩到作者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情感写具体的,同时,也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教学时,我让学生反复品读,但这样的反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一递进的过程,每读一次,就有更多的收获,不仅要从中收获情感,更要从中收获知识,这样才能学有所得,学生的情感才会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也较好的落实了学习目标。
在结尾处,教师出示在翠湖边上昆明的市民为老人建造的铜像。然后轻轻地问“如果你就是这白色漩涡中的‘老沙’、‘公主’、‘独角’你会对老人说些什么?”请写下来吧!接着出示《永远在一起》这首诗,师生同读,让学生感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创美好明天。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读,我们还要注重写,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她博大精深,我们不仅要学,还要会用,当我出示在翠湖边上昆明的市民为老人建造的铜像时让学生以海鸥的身份与老人对话,通过这种形式不仅让学生得到写作方面的锻炼,而且能让学生在写说的过程中更深刻的体会海鸥内心世界!另外通过《永远在一起》这首诗,引导学生更深地走进文本,而又跳出文本,让文本所要阐述的人文精神得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