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怀念母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2、 品词析句,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3、 感受散文的写作特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感受力。
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懂得去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和所表达的意思,从而提高自己的感悟。
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一、揭题导入,走近季羡林。
(一)走近季羡林:
1.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国宝级的大师,他的名字叫季羡林,对于季老,大家应该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关于他的课文——《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同时出示季老的图片和简介。退去这些耀眼的光环,今天他是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出现的,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散文,去品味他平凡而真挚的情怀——怀念母亲。(板书课题) 2、让我们齐读课题,用你的读,清楚地告诉大家课文写了什么。(生齐读课题),谁还想读?这可是季老的心声啊!
二、整体把握,轻叩文本。
(一)检查预习,梳理思路
1、谁能结合预习所得说说课文围绕课题写了什么?
2、说起母亲,我们总会想到陪伴在身边的妈妈!这篇散文却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读读第一自然段你就会有发现?说说你的发现吧!(预设:文中有两个母亲,一个生身母亲,一个祖国母亲)让我们一起走进《怀念母亲》,去感受作者对两位母亲的敬意和爱慕吧。 (二)导入
1、生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由词入篇,感知文本。
(1)识记生词,入文理解。
①出示生词,自由认读。
弃养 朦胧 凄凉 寝不安席 食不下咽 灵魂不全 终天之恨 频来入梦
② 指名读词,相应理解。
(2)词语填空,把握内容。 出示填空:我六岁离开生母,读大学二年级时,母亲( )。我 痛哭了几天,( )、( ),成了一个( )的人。抱( )的我在德国留学十一年,两个母亲( )。
①同学们,词语是有情感的,把词语放到句子当中去,就能读出它相应的情感来。
②指生汇报,出示答案。师导;看得出来,你们来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还对课文内容了解得很清楚!我们一起把自己的理解融入到朗读中去吧! 3、抓住文眼,有悟有思。
(1)是什么时候两个母亲频来如梦呢?找到辐射点,读第三自然段。
(2)由读导疑:作者到底在追问自己什么?(两位母亲为什么频来入梦)
(3)过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呀!同学们,就让我们以这“梦”为线索,跟随作者探寻这两位母亲频来入梦的因由吧。
三、走入“梦”中,品味文本。
(一)由疑导学,品“失母之恨”。
1、领入回忆,聚焦“终天之恨”。
(1)这一切还得从他失去母亲开始!快速浏览课文,文中哪个自然段叙述了这段回忆?
(2)指名读,诱发疑问:这段回忆留给作者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3)是呀!季老极其伤心,极其痛苦,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吗?(终天之恨)
2、层层叠进,品读“终天之恨”。
(1)抓词句——品“终天之恨”
①哪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作者这终天之恨呢?再读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来,并想想自己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学生汇报句子,并简单说体会。
③师引读:你们体会得真好啊!把你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传递给大家吧!
师:面对母亲的离去(生读: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师:想想(生读:我的愿望没有实现,从此我就成了没有母亲的孤儿。)
师:终于明白(生读: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师:抱着终天之恨我不能自己(生读: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师:读到这最后一句话,哪些词语令你强烈地感受到萦绕在季老心头的终天之恨呢?(出示最后一句,抓住关键词品读“恨”的情态: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一……就;)
④小结:这真是痛苦到了极点哪!
(二)触景伤怀,品“思母之痛”。
1、回读“梦”境,自然过渡。
这终身之恨随着作者留学德国而消逝吗?不。(出示句子)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读第三自然段。
2、发疑引思,日记明心声。
到底是什么触动了作者内心之痛呢?作者用穿插日记的写法详细地记下了当时的一切,让我们自由读读作者的心声。(读11月18日日记)
3、真情告白,母子诉衷肠。
①从房东太太身上,季老仿佛看到了母亲地等待,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母亲曾经怎样苦苦地等候自己的归来?身处异国他乡的季老此时又有什么话要表白呢。
②分两组写下跨越时空的母子对话。一边孩子以“母亲啊”为开头写一写母亲着急的盼望儿子归家的画面,一边的孩子以“儿啊”为开头写一写季羡林此时心中的想法,诉说心声。
4、小结朗读:听着这跨越时空的对话,现在给我们留下的只有这三个字了:“真想哭”,儿子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段文字里——(全班读日记)。
5.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季老对于母亲的无尽的怀念,可谓此恨绵绵无绝期,怪不得在异国他乡的日子里,生身母亲频来入梦。然而梦中再也看不到她那清晰的面庞,美丽的微笑了。尽管无数次的寻梦,梦中一切是糊的,寻梦又有何用?
四、读古诗表达遗憾,得到启示:
有一句古诗道出了如季老一般的儿女的遗憾,我们要懂得珍惜身边人,抓住机会,让人生少些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