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老人与海鸥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在教学本课时,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及作用,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认知目标:抓细节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的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
行为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在教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取自读自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抓重点词句,积极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练笔尝试,提高学生的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多媒体课件,使知识形象直观。叶圣陶老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以读代讲,读中悟情。以朗读为突破口,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朗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语段,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感悟和谐之美。
《老人与海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七组的第一篇文章。<<老人与海鸥>>讲述的是一位普通老人生前无私地照顾一群海鸥,死后海鸥翻飞悲鸣,为老人守灵的故事,人与鸥之间建立起来的深厚情谊令人感动!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重点词句及片断的解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抓细节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的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重点词句及片断的解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江西省兴国县高兴中心小学 赖静宁
教学要求: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2.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经过,知道这感人一幕发生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章重点词句及片断的解读,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亲密无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在安放老人遗像的地方“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抓细节体会课文是怎样真实、具体的表达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鸥吗?今天,就让赖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可爱的海鸥。(出示课件海鸥视频)同学们,刚才的画面美吗?这个美丽的画面啊就是昆明翠湖,这群飞翔的海鸥叫做红嘴鸥。多年前,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位老人与这群海鸥相依相随,曾发生过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文《老人与海鸥》(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一位老人,为什么能和海鸥产生如此深厚的感情?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答案。
三、品读课文,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1、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老人把海鸥当作了亲人,关心照顾?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思考之后,小组交流。
全班学生交流。学生说到哪,或读到相关句子时,让学生简短地说一说自己的读书体会,这种体会可以是浅显的,但必须是真实的。
A、老人外表描写
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1.从老人的外表描写,你能感受到什么?(抓住“褪色”体会老人生活俭朴,对海鸥无私的爱,并总结此处为外貌描写)
2.从第二句话能体会到什么?
3.投影出示,补充资料。
“海鸥老人”名叫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
尽管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308元,但吴庆恒总要拿出一半钱来买饼干、面粉合着鸡蛋喂海鸥,而他自己一天只吃两个馒头一碗饭就点咸菜;他穿自己缝制的粗糙布衣、抽3角钱一包的香烟;他从不舍得坐5角钱一趟的公车,他每天走3个多小时从城郊的家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园去喂鸥;他背上那个破破烂烂的布包里,装着他沿途捡的、带回家当燃料的煤渣和树枝,还有一瓶用旧饮料瓶装着的茶水。
4.老人仅仅是一个冬天这样来到翠湖边给海鸥喂食吗?看看课文后面哪句话说明他不止是一个冬天来给海鸥喂食?
B、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着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师范读。
2、画出描写老人动作的词语,从这个片断中你读出了老人与一般人喂海鸥有哪些不同?
让学生找出描写老人动作的词语进行感悟。
3.师:这起起落落的海鸥,翻飞的白色,谱成了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在这乐谱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投影出示老人喂食海鸥的画面)
4.师:你们看到了那么多,感受到了那么多。这一段通过描写老人的动作,写出了老人对海鸥深深的爱。让我们再读读。(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7.师:这么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老人与海鸥浓浓的亲情呀!还有哪儿你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像亲人一样?
C、唤海鸥
在海鸥的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1.这是写老人呼唤海鸥的句子,老人呼唤他们都用了怎样的语气?
2.在老人心里,海鸥就是他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它的名字。他在亲昵地呼唤这些孩子时,会跟他们说些什么呢?(ppt出示)
3.老人最质朴的语言,就是老人内心情感最深刻的体现。老人虽然不会唱歌,但这一声声呼唤,不就是一首动听的歌吗?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
D、谈海鸥
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立刻生动起来。
齐读第十一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海鸥是有灵性的动物。
生:海鸥很重情义。
师小结:十多年的冬天,几千个日子,几万里的路程啊,老人与海鸥就是这样相依相伴,在老人的心中,海鸥就像他的——生:儿女;在海鸥心中,老人就是他们的——生:父亲。老人与海鸥,他们就像亲人一样。(板书:像亲人一样)
四、内化感受,运用语言感受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1、师:十多年了,(音乐响起,画面是老人喂海鸥)每日必来的老人,这次竟有两天没有来,原来他病了,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他特意换上了自己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病体,走走停停,步行二十余里,最后一次去看望他可爱的儿女,与他们做最后的告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我们把他喂鸥的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想把老人去世的消息,告知人,也告知鸥,就在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2、生读:一群海鸥突然飞来……(4个句子)
找出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做出了哪些动作?
3、如果你也是”白色漩涡“中的一只小海鸥,你会鸣叫些什么?(ppt出示)
五、扬情寓意 升华情感
1、师:作者又一次通过海鸥的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了款款深情,老人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他一定很放心不下吧,但是我相信,老人并没有远去,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投影出示诗歌:永远在一起)
2、如今,昆明市民为了纪念这位衣着简朴、爱鸥情深的老人,在翠湖湖畔筑了一座铜像,这也是第一座平民塑像。让这群海鸥能够永远的和这位老人在一起。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设计:
1、在插图处写一写你想对老人说的话,并摘录文中优美词句
2、补充阅读:《军犬黑子》《我的野生朋友》
3、提高题:写一写你和小动物之间的故事。